和气四瑞 和气四瑞>久远之前有一地方名为嘎西,其地长有茂密森林。自此之后,四动物间无论日常起居或行走外出均按长幼顺序次第相偕。四动物共同发愿行持善法,羊角鸟告诉诸位道:“我们应即刻断除...生。”另外,释迦牟尼佛为帝释天时,当时有大批非天军队正与天人激烈交战。
三皈五戒和短期出家的意义 三皈五戒和短期出家的意义>明影法师《大智度论》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传授三皈五戒时,大和尚还要详细讲皈依的意义,在此我就不过多解释。男营员还可以参加“一日出家”的活动,我简单介绍一下一日出家的意义,女营员不妨也听一听。王子去世以后,他的家人来看望佛陀,并向佛陀询问毗罗羡那王子的后世如何。这是毗罗羡那王子出家一天的功德,最后成就辟支佛果。
五戒是人格的升华 佛教经常提倡“愿”、“力”并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依愿成佛,我们现在信佛、学佛是不能离开“愿”的,有“愿”也还必须要配合身体力行。要以实际行动来表现我们的希望,才能成就成佛的愿望。修行的目的是要达到佛陀的境界。因此,“行”是很重要的。一般人对持戒总会有些顾虑或忌讳,认为要皈依佛教实在是一件难事。甚至有人认为受戒不是自找麻烦吗?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戒”的意义。
老酒鬼跌倒摔疼后顿悟 受持五戒得解脱 老者不听从阿难的劝导,依然如故地饮酒。老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痛楚,相当后悔,心想:“阿难尊者常常劝我要亲近佛陀,我却不肯听从,以致现在全身痛不可言。”老者来到祇洹精舍的门口,阿难赶紧禀告佛陀:“那位嗜酒如命的老者已经来到精舍了。”佛陀听完后,开示老者:“你所累积的罪业就像那五百车的木柴,亦如同穿了一年多衣服上的尘垢,只要你受持五戒,即能得到清净。”
了幻法师: ... 属支分罪,通忏悔 学佛者受持五戒,应知犯戒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不通忏悔,中、下品则通忏悔。如把戒除...做为第一要务,有的人是有困难的,会导致轻重不明、次第不分,徒增负罪感。可练习...,并时常修‘不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