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金刚经持验感应:消 ... 业得大富贵

(正文)清朝乾隆年间,在浙江西湖附近住着一个大户人家,这家的主人姓徐,人们习惯称呼他为徐财主。一晃徐财主已年过半百,突然间得了一种怪病,浑身灼热疼痛。一个月过去了,无人来接告示,徐财主此时度日如年恨不得悬梁自尽,了此残生。老和尚又唱了一段偈语:“自己造业自己平,念上千遍《金刚经》多劝子女多行善,少...生来多放生。”徐财主每天起早贪黑,念三十三遍《金刚经》。

开悟的师傅

开悟的师傅阿弥陀佛、各位大德、善知识弟子释广忠是一居士,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师傅。师傅出家前是部队的一团长,今年65岁54岁出家,62岁开悟。师傅现在山东某地隐居修行当年师父的母亲为躲避战乱怀着即将生产的师傅,连续躲进三座庙,师傅最后出生在庙中,现在想来师傅也应是高僧转世。师傅出家在河南大相国寺,后来辗转来到山东。

欲藏最坚

释迦牟尼佛住世说法时,一天说:“人身中有七处库藏,一风藏,二生藏,三熟藏,四冷藏,五热藏,六见藏,七欲藏。这许多藏,欲藏最为坚固,建筑在涕唾痰瘾脓血,筋骨皮肉,心肝五脏,及肠胃屎尿之上。”藏识之所薰习,亦由他种因缘,而引发为今生之性情及一切言动。食色之欲,欲界众生薰染最深,亦因此欲不除,故不能超出欲界。故本经之‘欲藏最坚’,乃专指...而言。

恶人悔悟念佛,求生西方净土

但是他的口中生出一枝非常美丽的莲花,让大家赞叹不已,因此大家都相信他确确实实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念佛头上就有光

所以有人说晚上走路,一个人走会怕的时候,就认真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不会怕。

中国古籍中亵渎佛法遭报的故事

元嘉九年,老尼去世后她也就不信佛了,还俗嫁给魏郡的梁甫作妾。军队占领了龟兹以后,他在一所佛堂里剥掉了佛面上的金子。毁佛的罪过,遭到如此的报应。赎回那一枚塑像上的珠子,并摆了斋为道志忏悔。一年多以后,道志的师兄师弟们经常在昏暗的夜间听到空中有说话的声音。他的弟弟多次窃取这些钱。其余的人相继犯法被处死。这些人都不是正常死亡的。不久事情被破获,在市井中被处死。

舍一得万:回向的故事

回向功德予人,不但不会损耗福德,而是会像一盏灯点万盏灯,功德转增百千万倍。有一次,佛陀在忉利天为母亲说法时,地藏菩萨从座中站起,跪在地上恭敬合掌对佛陀说:“世尊,众生的布施功德果报各人不一,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玉佛法筵 百年不散

既有玉佛之因缘,又经十年苦心筹措,终成一殿宇庄严的胜刹。所幸震华法师遗著颇丰,太虚大师辩才无碍,前辈风范一直为后来者引为楷模,故玉佛法筵虽暂显式微而终未断绝。由此可见,真禅上人对佛教界的贡献之大,功不可灭。然而,正当上海玉佛寺及佛教文化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不幸的事件发生了。自主持玉佛禅寺以来,辛劳筹划,昼夜不停。从而,使玉佛寺的寺风和学风远播世界,使天下有缘者均沾法雨,同获法益。

中晚唐的士大夫与净土宗--以柳宗元、白居易为例

诚然,禅宗乃中国佛教之一大特色,宋以后之士大夫每每以通“禅”为雅,是不争的事实。东土学者,罗什之徒首称兴盛,故次以三论宗。又,唐初玄奘、窥基师徒则信奉弥勒净土,愿生兜率;稍后武则天篡唐,沙门怀义、法明等进《大云经》,言武则天为弥勒下生,故弥勒净土亦颇盛于一时。有唐一代,净土之教不仅深入于民间,且染及文人士大夫阶层,中晚唐的文坛大家柳宗元和诗坛巨擘白居易就是比较典型的例证。[二]下面转说白居易。

俞平伯的佛缘

中国古典文学大家,新诗先驱者俞平伯,以研究《红楼梦》嗜名于世。三四十年代,俞平伯虽是大学国文系教授,但与佛教界人士多有往来,经常参加北平居士林活动。俞平伯晚年仍对佛经颇有兴趣,在七十、八十年代十几年间,常与叶圣陶信件往来,有时几天一封,有时一天几封,其中有几段时间,双方还就佛经和佛经若干问题讨论,抒发自己的佛学认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