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断指求法

慧寂的父亲回答道:“从前我和你母亲之所以要送你到寺院里出家,是因为有一个算命先生说你命中犯凶煞,如果不投入僧门,求菩萨的庇护,便无法抚养长大。现在你已经度过了厄运,可以还俗,继承叶家香火,我与你母亲已为你安排好一门美满姻缘,你又何必执意回到寺里过清苦的生活呢?”做父母的看到慧寂盘里血渍斑斑的两截断指,知道其意志坚决再难更改,只好让慧寂返回佛门。

悟与不悟

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于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学僧于言下有省。佛法、禅心,是自证的境界,是从无分别的平等性智而了知的,这不是黄莲,应该是甜蜜;这不是鹦鹉,应该是菩萨。。

生命苦旅

生命之旅是在痛苦和死亡的伴随下开始和结束的,这是人类永远无法排解的苦恼。在佛教总结的人生八苦中,身体、行为或疾病是主要载体。病苦,众生病时身心所受的苦恼。生老病死又称四苦。但在恐惧的煎熬中,人们也许更能完整地审视自己的生命,并在不断的审视中寻求摆脱痛苦的途径,——慈悲、宽容、自制、爱将是生命苦旅中最珍贵的良药。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

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如满禅师进一步解释道:“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灭不是生灭的灭,灭是涅槃境界。

不著相

当家师看了就上前去:“喂!禅师!这里是大雄宝殿,阿弥陀佛供在那里,你这样子不庄严、不威仪,不好看啦!”当家师看了,实在忍不住,就说:“哎!老禅师,你怎么能这样呢?”也有不少信徒跟着,一路称念阿弥陀佛。大家不念阿弥陀佛了,为了活命,转拜妈祖:“妈祖!赶快来救我哦!救我哦!”台风过去后,大家走出来一看,这老和尚真不知死活,竟然抱着佛像还在睡觉。

佛法本现成

雪停了之后,法眼便向罗汉辞别。罗汉送他们到门口,并问法眼:“上座平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话把法眼说行窘极了,没有办法回答,便放下包袱,决心留下来,向罗汉讨教疑难。一个多月,他每天呈上新的见解时,罗汉都告诉他说:“佛法不是这样的。”>最后,法眼只得对罗汉说:“我已经词穷理绝了。”罗汉亲切地说道:“如果以佛法来论,一切都是现成的。”听了这话,法眼才恍然大悟。

转贴一篇我师兄的妙文----喇嘛狂吐鸡……

一方面是,最好能使被放的众生听到念诵的音声。但同时也要考虑周围的环境,在不适宜的场所声音也不要过大。所以,有些师兄担心水中的鱼听不到我们念佛号或念佛机的声音,看来是多虑了。不论是六字大明咒,还是一句“南无佛”,都可以种下解脱的种子。

妙音龙多加参(阿秋)仁波切开示----放生之甚深含义

为正法重兴于世,奠定了最为稳固的基础。由于阿秋法王及其诸大弟子,是末世中稀有的实修派大德,这些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和佛的化身,住世的目的即在住持佛陀的正法,回向中以阿秋法王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乃至世出世间一切大善知识,其稀有殊胜的弟子之首普扎上师和阿耸上师等代表辅助一切佛及大善知识承办一切利生事业的佛前的大弟子之意。

放生基础知识问答(放生素食问答汇集1)

因为,小乘所有戒律的基础,就是不伤害众生。若有众生尽寿命,为彼作放生,延长其寿命。若三日内必定死亡,即放十三众生,此人能延寿三年。放生者善体天地好生之心,故获宜男之庆。解救一切生命受到威胁或受到伤害的动物、昆虫等,将它们安置于安全的境地,使之远离身心的痛苦和一切危险灾难。放生就是救众生的性命,种了善因,必得善果,阻碍批评放生就是妨害人家救命,种了恶因,必得恶果。

放生置疑问答 (放生素食问答汇集2)

所以我们要积极地放生、救赎生命、偿还宿债,以期灭罪消愆,消除业障,对于学佛者可增长其成佛资粮。天下凶毒之心,没有能超过这种心的了。认为自己心地好,只是对内而已。这已经不是一般世俗的“心地好”可比。放生也未必有好报。他们从此对人性失掉希望,认为还是自己可靠,不再信任任何人。但是,放生不应该被列入“不值得做的好事”当中。他们认为,修行应该专注一意,放生会转移心志,影响修行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