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生命苦旅

生命之旅是在痛苦和死亡的伴随下开始和结束的,这是人类永远无法排解的苦恼。然而在痛苦和死亡中人类也诞生了生命历程中最光辉的品格——慈悲和爱。 释迦牟尼作太子时,曾有过四次不平凡的出游经历。在王宫的四个城门,太子目睹了人类老则色衰、病无光泽、死命近促的诸般苦难,他为所看到的生命机体的枯竭而困惑和忧思,在痛苦的黑洞里,释迦牟尼立志寻求人类的解脱之道,之后,就有了释迦牟尼的离家修行,再后,就有了佛教的慈悲哲学。 佛教与医学的因缘同样源于痛苦,对生命本身的关注,成为佛家和医家共同的追求,于是,在佛教的庞大体系中,对疾疫的剖析和救治的 ... 都有系统的描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传染病院和福利院就是诞生在佛寺庄严的殿堂里。因此,佛教的绝对任务不仅是构建人类健康的精神大厦,同时,也在慈心的关爱中实施医者的技能,重新排列病者的生命机体,并使之延长生命及维护生命的尊严。 佛家对苦的理解和分析,几乎穷尽了人生已有的痛苦种类。在佛教总结的人生八苦中,身体、行为或疾病是主要载体。 生苦,指报分之时所产生的苦痛。老苦,指衰变时的苦痛。病苦,众生病时身心所受的苦恼。死苦,指五阴坏灭之苦,即舍离所受身时的苦痛。生老病死又称四苦。其中老、病、死三苦常常相依为伴,阎王也经常命令老、病、死三个使者不断的 ... 人间。 余下的四苦是: 爱别离苦,所谓生离死别,平常所亲爱的人,却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无有相见之期。 怨憎会苦,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平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 求不得苦,指不能如愿、不得所欲的苦痛。 五盛阴苦,可概括前面七苦。五阴又称五蕴、五受阴。即色、受、想、行、识五种。盛、蕴等都是烦恼的异名。五蕴生自烦恼,也常生烦恼。 上述八苦,是从微观角度所作的分析,考察的是存在于个体中的普遍感受。从宏观上讲,《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列举有国家的七大灾难,将“人众疾疫难”列为其首。其他几难是:“他国侵逼难”,相当于现在的制裁和入侵,因制裁而缺医少药,一旦发生战争,就有疾病的流行; “自界叛逆难”,相当于我们熟知的政变和叛乱;“星宿变怪难”,科学未能普及,天象的变化,被认为预示灾难的来临,会引起国民的恐慌;同样,日食和月食也可能带来心理变化、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这称作“日月薄蚀难”;其后的“非时风雨难”,如风灾、水灾;最后的“过时不雨难”,如旱灾。一旦发生水灾、旱灾,都可能伴随着疾病的流行。 对疾病最恐怖的描述,莫过于“疾疫劫”。疾病瘟疫已不仅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的事,而是整个世界的灾难。佛教认为世界有“成住坏空”四劫,“疾疫劫”在“住劫”中一定出现。在疾疫劫将起时,南赡部洲的人寿命最高的才十岁。在疾疫劫中,非人(天龙八部、夜叉、恶鬼王众等)吐毒,疾疫流行,遇辄命终,难可救疗,不闻有医药之名;经过七月七日七夜,疾疫流行,死亡略尽,南赡部洲内总计才剩一万人,留为人种。这时,人民发起慈心,寿命才逐渐增长,从而度过疾疫的劫难。 “疾疫灾”与“刀兵灾”、“饥馑灾”被称为“住劫”中的小三灾。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四记载,刀兵灾者,是时人心嗔毒增上,相见即兴强猛伤害之心,手所执者皆成利刃,各逞凶狂,互相残害,经七日七夜方止;疾疫灾者,继刀兵灾之后,非人吐毒,种种诸病一切皆起,疾病流行,遇辄命终,难可救疗,都不闻有医药之名,如是人者疾病困苦,无人布施汤药饮食,以是因缘寿命未应尽横死无数,一日一夜无量众生疾病死,由行恶法,得是果报,于此中生,劫浊而起,时一郡县次复荒芜,唯少家在,相去转远各在一处,疾疫死者无人送埋,是时土地白骨所覆,乃至居家次第空尽,时经七月七日七夜方止;疾疫灾后起饥馑灾,天龙忿责,不降甘雨,由此饥馑,人多命终,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乃止。 劫是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劫的种类很多,每一劫在转换过程之中,常有很多灾害发生,因此,世人常将“劫”视为灾难的同意语,所谓“在劫难逃”,从而将劫和难连在一起,称之为“劫难”。当然,我们更愿意相信佛经中有关“疾疫劫”的描述只是一个神话。其实,现实中的“疾疫劫”并不鲜见,从天花的肆虐,到非洲“黑死病”的蔓延;从麻风病到SARS(非典型性肺炎),人类始终在悲惨的旅途中迸发着不屈的生存意志。而SARS更是近距离地考验着我们的坚忍和悲心。面对本世纪第一个全球性的传染病,生活在疫区的大多数人,无论你个体是否染病,你都会感受到灾难的气息。在浓烈的消毒水味的环境中,人们可以切身体会到狂风暴雨、黑云压城的恐惧。平日里隐藏在风和日丽中平坦的命运被无情的击碎,恐惧成为比SARS更令人恐惧的超级恶魔。但在恐惧的煎熬中,人们也许更能完整地审视自己的生命,并在不断的审视中寻求摆脱痛苦的途径,——慈悲、宽容、自制、爱将是生命苦旅中最珍贵的良药。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生命苦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梦见道别 告别

    周公解梦梦见道别 告别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道别 告别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帝王相的人不可算命_看相大全

    帝王相的人不可算命有些人是天生的帝王相,人的命运是由天定的,天意怎样,必然在身体上表现出来。帝王相的人不可算命重瞳与并瞳传说舜帝有重瞳,项羽也有重瞳,都是奇相,所谓重瞳,就是眼珠内有两个瞳人,相书认为,重瞳为奇贵,主圣德勤能,英明神武,为帝王之品。但这种奇相难于与帝王之尊相称。奇骨贯顶在众多的描述帝王长相的著述中,大都有"奇骨贯顶"的说法。口相口大容拳、口形方阔者位列高官。

  3. 元朝和明朝之间还有朝代?明玉珍是什么人?

    并且,他所建立的朝代,竟然是在元朝和明朝之间,还有人记得那是什么朝代吗?>>据《明史》记载:明玉珍,随州人。徐寿辉起,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余人,屯青山。>而这大夏,便是横插在元和清中间的一个朝代,然而却因太短而被人们遗忘。可不幸的是,明玉珍的儿子却是能力有限,远不及明玉珍。兵败后明升投降,由此大夏政权终结。而从明氏家谱来看,在这六百年的时间里,已变成了有着四万人之众的一个望族。

  4. 业因果报,丝毫不虚

    今天我写出我所造的种种罪业,可能并不能全部写尽,但我这是真心的忏悔。我没有福报,从小就开始造业了,让父母感情不和。去年我接触了佛法,虽然有时还不能管住自己还在不停地造业,还不能心转境界。虽然身体又犯了病,但我不再抱怨什么了,这都是我自己种下的因,现在该受这个果报了。写下此文把我所造的罪业公布于世,也告诉世人,好好做人,好好学佛,相信因果。

  5. 古代建都朝代最多的6个城市,其中河南占据3个,北京位于最末

    下面罗列的6个城市是古代建都朝代最多的6个,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吧。这也使得洛阳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南京长期处于位居中国南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曾有燕、辽、金、元、明、清6个朝代在此建都,是近现代史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6. 古人为何对肉干情有独钟?除了便于存储还有哪些因素

    用猪肉或牛肉切割煮熟、调味晒干后,就成了肉干。如今,各种口味的肉干是居家旅行不错的零食。

  7. 抗战中,美国曾妄图夺取中国军队控制权,直接为美国利益服务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话并不是美国人说的,但观美国...在长达14年的中国抗战期间所作所为,却是把这句话的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1931年10月,美国总统胡佛公开发表讲话,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三省:「”日本为保卫日侨生命财产的安全起见,对满洲的进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是不能提出异议的。”1932年1月8日,美国...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的合法条

  8. 亭亭的童话

    亭亭给小猴子写信,小猴子也给亭亭写信星期天,亭亭坐在小桌子上,给好朋友写信。>亭亭写的信>[NextPage]>亭亭念完信,向爸爸说:“行么?”>星期六晚上,妈妈把亭亭接回家的时候,小猴子的回信已经来了。>小猴子写的信>[NextPage]亭亭看了小猴子写的信真快活。

  9. 松鼠

    在一个节日,乡村地主家宅的窗下,拥挤着一大批人,声音嘈杂,大家正在看松鼠踩轮子,感到好新奇。一只百舌鸟也好奇地从白桦树上朝松鼠飞来。松鼠跑得这样快,只看见它的脚爪的跳动,还有,毛茸茸的尾巴摇来摇去。于是松鼠又踩着轮子奔跑起来。你再来看看另一个实干家,他奔走,忙碌,使大家都感到奇怪,他好像忙的连命都豁出去了,只不过他始终没有朝前迈进一步,就好像松鼠踩着轮子飞跑一样。

  10. 老吾老:喝牛奶有益身体健康?这3类人最好少喝牛奶,反而更好

    但实际上,喝牛奶的习惯却在无形中危害着部分人群的身体健康,甚至加重身体疾病,对健康反而无益。然而,有消化性溃疡的人群,如果多喝牛奶或者食用乳制品,可能会使溃疡情况更为严重。所以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来说,不喝牛奶反而对耳朵的炎症有益。总的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牛奶对我们的健康并不一定有益,消化道溃疡、中耳炎患者,对牛奶过敏的人群最好少喝牛奶,会阻碍病情恢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