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佛今在何》佛光禅师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顺宗皇帝听后非常欣悦,对禅师益加尊重。其实释迦牟尼佛正在常寂光土,而常寂光土又在哪儿呢?“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灭不是生灭的灭,灭是涅槃境界。在常寂光土灭除一切烦恼、差别、对待,是绝对解脱快乐的寂灭世界。

憨山大师——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大师满周岁时曾大病一场,母亲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祷告:愿舍儿出家。为此,母亲将大师寄名于本地长寿寺,取乳名为“和尚”。十二岁入报恩寺,依西林大和尚学习佛教诸经典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古文词赋等。大师十九岁那一年,在寺中阅《中峰广录》一书,心中产生了强烈共鸣,立即决定正式出家。祈请西林大和尚披剃之后,将过去所习古文、词赋等付之一炬,立志从此专意参究一事。

佛法无多子

临济落发受具后,精究佛教律学,博通经论,随后辗转来到江西黄檗山参见希运禅师。在黄檗会下,义玄以行业第一著称。临济听了,顿时大悟,说:“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大愚一把掐住他说:“你刚才还问有过无过,现在又怎敢说黄檗佛法无多子。你看出了什么道理?快说,快说!”

三祖僧粲

公元五五九年,有位居士来拜见慧可大师。居士恍然大悟说:“我知道了,罪这种东西,既不在内,也不在外,更不在中间。”>慧可很高兴,对他说:“你很聪明,很有悟性。现在我收你为徒,传你正法眼,替你取名为僧粲。”僧粲后来继承了慧可法脉,成为禅宗三祖。

蕅益大师

蕅益大师,名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十七岁时阅读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序》与《竹窗随笔》,幡然认识到以前的错谬,将所著的《辟佛论》付之一炬。二十四岁时,梦中礼拜憨山大师,恳请上乘佛法。大师目睹当时律学多伪,禅徒空腹高心,不重视戒律,遂以弘律自任。五十七岁时,大师示疾,遗命身体火化,屑骨和粉,分施水陆禽鱼,以结往生西方之缘。

六祖慧能

慧能,俗姓卢,自幼聪慧。慧能说自己从岭南来参拜敬礼,只求作佛。慧能依言在碓房劳作。这天夜里,慧能忽然接到师父的密讯,赶到方丈室去见他。慧能接受衣钵后,弘忍连夜送他下山。慧能悄然离开黄梅南下。到了江西大庾岭上,惠明终于追上了慧能。慧能得了弘忍衣钵,隐居在广东曹溪,待缘而化。慧能登座说法,一座大惊。印宗拜倒在地,当即为慧能削发,拜慧能为师。第二天亲自搀扶着慧能登上法座,宣布这一特大喜讯。

乌臼消得恁么

乌臼和尚是“大作家”,敢向虎口里横身,敢于横身让他咬,便说:“你如果想要杓柄,我就把这根棒回送给你。你不是说因为杓柄在我手里,你才不得不吃屈棒么。那好,我就把杓柄送给你,看你如何处置。”无论谁打中谁,都是乌臼和尚自己赞扬自己。乌臼和尚称赞定州来僧“消得恁么”,不仅仅是称赞这僧,同时也是自赞:我若不是能看清对方,岂敢轻易地就把杓柄与他。

高僧真仪

裴休相国有一次到龙兴寺时,看见壁画问道:“这是什么图相?”裴休便劳寺僧请此云水僧出来相见。裴休正开口要问时,云水僧高叫一声:“相公!”裴休当下如获宝珠,说道:“原来你就是高僧。”裴休宰相真是奉行了黄檗希运禅师说的“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当作如是求!”

老方丈智解双龙劫

善能识人的小和尚一见,这位公子虽然衣着普通,却掩饰不住满身的富贵之气,便连忙上前打了一个喏,将他请进了老和尚的方丈室。金公子说,他们家是开钱庄的,生意遍布全国各州、府、县,家里老父掌管生意几十年,如今年事已高。几天后,北京城里大街小巷都在传言,说红莲寺的方丈摆下了一个叫珍珑劫的棋局。小和尚毕恭毕敬地将他请进了方丈室。老和尚一听,二话没说,就笑眯眯地走出了方丈室。

观音菩萨“男身女相”的传说

胡僧鸠罗菩谛言道:“贫僧所带二佛像,内有观世音菩萨,专司救度断绝男根之人,故又被称为‘中人菩萨’,殊胜之至。”而且,经过这几十年战乱,黎民早已依据外型,以为观世音菩萨是女身菩萨,故而其造像演变得更像女性,而几乎没有男性特征。而观世音菩萨的女身形象,也一直流传至今。后来更是依外型而敷衍出“男身女相”、“送子观音”等种种穿凿附会之说。但是,观世音菩萨却一枝独秀,以窈窕之相点缀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