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可转变 (佛教通俗讲座) 因果可转变李炳南老居士讲林看治居士笔记戒...是息刀兵之本因果可转变...是凶暴最伤天和解释戒...的几个疑问欧美慈性的进展戒...是息刀兵之本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当时在安阳的地方,有一位高僧能入定观察因果的事情!
07-133布施的功德(附故事) 布施的功德—一海涛辑1.布施有四种福报一、施多得福少:如愚痴之人祭祠,饮酒歌舞损费钱宝,无有福慧。布施的功德—二海涛辑1.布施不应生悔。以施主心慈怜愍故。《优婆塞戒经》布施的功德—四海涛辑1.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大智度论》4.布施的果报一、布施饮食得力色命乐瞻。如是等种种,人中因缘布施所得。若人布施为佛道为众生故,是为菩萨布施。
《摄大乘论》笔录 第五章、彼入因果 第五章、彼入因果2第一节、总明因果「如是已说入所知相,彼入因果云何可见?」这是第五章「彼入因果」。这以下这个第五章「彼入因果」,就是详细地说到「善备福智资粮」的这个意思,就是只是悟入所知相固然是最重要的要智慧,可是若没有福智的资粮,也还是不能成功的,所以这底下说到六波罗蜜,就是福德智慧资粮的意思。
佛陀涅盘示现不生不灭 佛陀涅盘示现不生不灭——传喜法师于佛陀涅盘日开示2009-03-11现在基本上每次法会的要求都是这样:三皈五戒,或者是想求受三皈五戒的,有的也受过三皈五戒,但还吃肉、喝酒抽烟这样的,来之前也要斋戒三天。生实不生灭实不灭佛陀在这个世间来投胎,示现八相成道,最后的涅盘也是一相,这都是佛的大威德力所示现的。生也是示现,灭也是示现,生实不生,灭实不灭。佛陀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为了怜
彻悟人生 第十三个故事 佛陀在世时,座下有位眼睛失明了的比丘。“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建立在佛教“一切众生平等”的这一最胜义谛的理念之上的。佛教说的“平等”,是了义、究竟义、最完全最彻底的,不是方便义,不是权巧善用。能够“平等”到“一切众生”,彻底包容到不具任何排他性,反而包容“异端、异己”的存在。除了佛教,这在历史上任何一种学说,任何一种宗教传统恐怕都是难以做到的。
人间菩萨 中元节的故事 人间菩萨证严法师中元节的故事普度是不是超度?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为何有中元普度的节日呢?从佛教的公案中,我们可以找到其根源;流传至中国就成为「普度节」,也就是民间所谓的「拜好兄弟」、「拜普度公」,这是传入中国后的一些俗称。反观现在民间七月十五日的中元普度方式,是不是也能够超度那些饿鬼呢?佛陀有三十二相,而阿难有三十相,在佛的弟子中,可以说是一位既年轻、形貌又庄严的弟子。
《大毘婆沙論》佛陀論之探討(2) 在《大毗婆沙论》卷20之中是指天人的妙相是由上、中、下品的异熟果来引起的,而不同的妙相业所需要的条件如下面表格所示的内容。所以才引用《大毗婆沙论》之中的内容来看“菩萨”与世间上的有情相互之间的差别问题。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所以说在《大毗婆沙论》之中也为此而进行讨论了。
诸佛感应论 《诸佛感应论》释惠空─慈光寺住持慈光禅学院院长慈光禅学研究所所长◎念佛法门以其简单易行和他力救济的特质,特别相应于现今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性。所以基本上,要能见佛感应,行者必须念佛。而探讨诸佛感应之说,必须关心三个课题,即所感的诸佛、感应背后之理及能感的众生。若再从如来所具的无边功德智慧来看,则诸佛以其无边的神通功德,而能于一时中与十方众生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