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功德

十、往生极乐的三种福业

在往生极乐的三要(信愿行)之‘行’中,便有‘正行’和‘助行’之分,‘正行’就是老实念佛,‘助行’就是能帮助正行达致其目的的工夫。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六

十八愿成就文六主讲:纯祥法师成就文对愿往生者至极重要念佛人要通过“教证”了解念佛的利益及次第,就是去了解阿弥陀佛的誓愿成就,即第十八愿因愿文与成就文的因果,其中成就文是获得信心果证的主要依据。继续说明因愿文和成就文的对应关系第十八愿因愿文和成就文的因果关系。

供养佛像的功德

众所周知,供养三宝的功德无量无边。功德1.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也得减轻。为妇女者,报谢之日,捷转男身。相貌端正,天资超越,福禄殊胜。

人间菩萨(二)中元节的故事

今天是农历的中元节,在民间家家户户都办“普度”。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为何有中元普度的节日呢?从佛教的公案中,我们可以找到其根源;流传至中国就成为“普度节”,也就是民间所谓的“拜好兄弟”、“拜普度公”,这是传入中国后的一些俗称。反观现在民间七月十五日的中元普度方式,是不是也能够超度那些饿鬼呢?佛陀有三十二相,而阿难有三十相,在佛的弟子中,可以说是一位既年轻、形貌又庄严的弟子。

点灯的意义与感应故事

点灯的意义与经典中记载的感应故事佛教点光明灯,有别于一般民间信仰「花钱消灾」、「改运祈福」等观念,其中蕴含甚深法义。大致来说,佛前供佛可分成两种:一是修法或诵经礼拜,放置在佛前燃烧的油灯,例如酥油灯;另一种是「长明灯」〈又名「无尽灯」〉,这是不分昼夜、保持恒常光明的。现今一般佛寺所点的光明灯,就是属于「长明灯」。

净精进菩萨教化财功德王子的故事

于是广光明佛便慈悲地请净精进菩萨前去教化王子。顿时净精进菩萨血流如注,王子看到高兴极了,心想:“这下你该走了吧?”又一万年过去了,净精进菩萨没有前进任何一步。三万年过去了,净精进菩萨仍未跨过第二道宫门。净精进菩萨见王子的恶心已经被平伏了,便开始说佛法度化他。王子跟随净精进菩萨来到广光明佛面前,向佛陀礼拜忏悔。那时的净精进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而财功德王子就是弥勒菩萨。

从共命鸟的故事说起

从共命鸟的故事说起大慧“共命”,亦译作”命命”,见《涅盘经》,《翻译名义集·畜生》章中说,“共命”传为西域雪山等处的二头鸟:“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共命鸟”的故事系佛陀介绍自己宿世的行业之一,详见于大正藏本缘部,《佛本行集经婆提喇迦等因缘晶第58下》:尔时佛告诸比丘言。很明显,共命鸟的损身之祸端源于优波迦喽喳头的贪瞋痴,即贪欲、瞋恚、愚痴。

二、往生极乐的条件

深信一心念佛,决定可以往生;虽然极乐国土,远在十万亿佛土以外,但凭佛力慈悲摄受,一称佛号,发愿求生,佛必来迎,接引往生。于是抱其儿子的尸体,放在菩提树下,一心念佛。(二)净业助行欲想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或希望上品上生,除了具足信愿行外,还要兼修众善,回向发愿,作为助行。释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中,教导韦提希夫人,欲想往生极乐国土,当修十种净业。

《彻悟人生》第十三个故事

彻悟人生觉真法师佛陀在世时,座下有位眼睛失明了的比丘。因为眼睛瞎了,他只能摸索着缝补衣服,一不小心,针又从线上失落了。于是,他说,谁能修福积功德,帮助我穿针引线呢?那位比丘听出是佛的声音,立刻起立披上袈裟,向佛顶礼,禀告说:“佛的功德已经圆满,为什么还要说修福积功德呢?”

《十六大阿罗汉的故事》七支供

十六大阿罗汉的故事mdash;—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讲记智敏上师讲七支供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这是礼敬支了。身口意的罪也可以在礼拜之中消除,净障也是有的。那么世间上最好的就是有上供,供养。这是第二支,供养支。并不是上师马尔巴要他的东西,而是除他的悭悋的心,这个习气可以由供养支来除掉。无始以来,贪瞋痴的烦恼发动了很多的恶业,要受很多的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