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

刘宗周简介 如何评价刘宗周

刘宗周刘宗周是明代著名学者,被称作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的学说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刘宗周最终绝食而亡,为大明殉国,这也许体现了他文人的傲骨。刘宗周简介>刘宗周,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如何评价刘宗周>赞曰:刘宗周、黄道周所指陈,深中时弊。

刘宗周后人 刘宗周《人谱》

刘宗周刘宗周著有《刘蕺山集》、《刘子全书》、《周易古文钞》等作品,黄宗羲、陈确、陈洪绶等人都是他的弟子,牟宗三认为,刘宗周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刘宗周后人>儿子刘伯>儿子刘灿>儿子刘勺>刘宗周《人谱》>刘宗周对《人谱》极为重视。这便是《人谱》一书的目的。他后来在绝食期间对儿子刘灿说:“做人之方,尽于《人谱》。”>弘光元年闰六月初八日,刘宗周前后绝食两旬而死。

刘宗周慎独 刘宗周的学术成就

刘宗周刘宗周被称作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开创蕺山学派,创“慎独”之说,开办蕺山书院,主持证人会,对我国儒学史影响深远。刘宗周慎独>“慎独”说是刘宗周学说的宗旨。>可见刘宗周把“慎独”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这里,体现出刘宗周思想的心学特征。>牟宗三先生将刘宗周这种“诚意”、“慎独”的学说概括为“以心著性”、“归显于密”。>刘宗周向崇祯推销自己的“慎独”之学,崇祯帝当然不会感兴趣。

“学贵适用”与学术自由,蕺山学派有什么思想成果?

蕺山学派的兴起也与明末的社会现实有密切的关系,明末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困苦,外有满人虎视眈眈,内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蕺山学派就是在此社会背景下出现的。>黄宗羲>蕺山学派的思想的主张突出的有两点。首先是批判明末空谈和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学贵适用”。

少年刺客,中年带兵,晚年大师,死后裸葬,这种人生独一无二

多年以后,黄宗羲回想起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将其总结为——「”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这位亲眼见证明亡清兴的旷世大儒,在其八十五年的人生中,进则斗志昂扬,奋起抗争,退则隐居山野,著书立说。一生壮志未酬,却留下不朽之思想,供后世景仰。▲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时期,黄宗羲喊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最强音。1出生:晚明乱政黄宗羲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八月初八,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一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