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

夺了益州以后怎么办?刘备决定向袁绍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这个话题,谈谈两者在卧底、内部压力以及面临阻力等几个方面的相似之处。荀谌出自颍川荀氏,是荀彧的从兄弟,由于史料阙如,其家族谱系、生平事迹皆不详。但从荀谌仅有的这一次表现来看,确实很有名士风范,丝毫不输于荀彧。

浅谈三国蜀汉政权(一):刘璋为何要邀请刘备入蜀?

刘璋为何要邀请刘备入蜀?关于刘备入蜀的三个疑问辨析诸葛亮在隆中做对指画天下时,把目光投向西南的益州,指出这是「”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地方。然而刘备要想得到益州,却并不容易。赤壁之战后,刘备得以在荆州南郡立足,南郡位于益州的东边,居于益州鱼复的下游,而鱼复是扼守益州和荆州之间三峡通道的险要。刘备想要逆流而上,突破鱼复穿越三峡天险进入益州,显然存在很大困难。然而,随着益州的统治者刘璋主动邀请刘备入蜀,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演义品读——三国曾被演义张松献图,出现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按照小说的时间顺序,这个事件出现在献帝建安十六年。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益州牧刘璋得知张鲁即将进犯益州,连忙召集手下商议对策。益州别驾的张松表示愿意亲自前往许都说服曹操进攻张鲁。刘璋大喜,遣张松出使许昌。

刘邦和刘秀都能迅速一统天下,为何刘备做不到?原因其实很简单

自秦以来,刘氏可谓英才辈出,抛开能与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即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的一代雄主汉武帝不谈,刘邦出身微末,原本仅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是令人瞧不起的无赖,却击败了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后来,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刘氏又有光武帝刘秀,横空出世,在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被派去河北平叛,却用十二年的时间,一统天下,建立东汉,重塑刘氏江山。东汉末年,天下再度大乱,绵延了四百年的大汉基业,岌岌

刘备面临最大难题,诸葛亮束手无策,庞统4句话轻松破解

难怪刘备提起创业维艰,就要哭一把,不容易嘛。孙权答应了联盟,周瑜领导军队击败了曹操,鲁肃死乞白赖地一定要孙权继续和刘备联盟,不断竭尽全力阻止周瑜对刘备的铲除主意。不管怎么样,刘备命大,逃过了长坂坡之劫后,就是赤壁之战的大捷,当然是沾人家东吴的光。除了荆州发展前途渺茫之外,刘备还面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东吴方面的处处监控和压制刘备发展。

蜀汉兴亡:刘备入蜀立业,和巩固蜀汉政权的三个举措。

刘备是被刘璋请到益州的,目的是替自己对抗对益州虎视眈眈的汉中张鲁。刘备对于益州早就虎视眈眈,只是还没有合适的借口。刘焉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他本来已经是九卿之位,但是为了实权主动要求到交趾当州牧,但他的这个要求没有被朝廷批准。刘焉到了益州之后,采取宽惠的政策,缓和了当地的阶级矛盾。于是他们纷纷起兵反抗刘焉的统治,这场斗争十分惨烈。

听闻诸葛亮去世,他大笑老天有眼!刘禅:拉下去斩了

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辅助刘备称帝,又数次击退曹操的诸葛亮,最终死在了五丈原。起因就是,诸葛亮的北伐,其实在当时,蜀国的国力是不能支持孔明北伐曹魏的。对於志向远大的刘备,成功击败了刘璋,拿下了巴蜀之地。在此背景下,刘璋的手下也基本上都归顺了刘备。不过,面对从刘璋手中夺取益州的刘备,李藐感到非常不满。

诸葛亮三顾茅庐请出一位高人,说了15个字,后来字字灵验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不惜枉驾屈尊到诸葛亮的住处,终于以诚心打动了诸葛亮,从此开启了自己「”如鱼得水”时代。这件事情被《三国演义》加以渲染成为一段佳话,这就是「”三顾茅庐”,此后凡是诚心实意一再发出邀请,都会用此语说事。不过,真正的历史上刘备请诸葛亮并没有这般精彩,《诸葛亮传》只用了五个字:「”凡三往,乃见。”三国是个人才竞争激烈的年代,像这种多次邀请一个人出山的例子,绝不仅此一例,诸葛亮

品三国:浅析诸葛亮《隆中对》的两个基础和四个对策。

《隆中对》的提出是在建安十二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发生的前一年。《隆中对》的提出无疑给刘备提供了一个基本正确的政治选择,改变了刘备东奔西走,没有明确战略方针,颠沛流离没有主攻方向的尴尬处境。以后历史发展的进程,很大程度上也证明了《隆中对》预见的正确性。《隆中对》的成功,很大原因在于它是依据事实基础的预见,而不是凭空的想象和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