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

关于李之藻生平事迹的新史料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李之藻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关于他的资料很少,致使许多史实不清,学者们深以为憾。根据新发现的一些史料,李之藻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名字分别为李荣、李子堂、李师锡。李之藻本人出生于1571年10月13日,而不是目前所说的1565年或1566年。李之藻于1...

清官徐光启研究西洋科学的故事

>>研究西洋科学>>1597年,35岁的徐光启千里迢迢从广西桂林到北京赶考,这是第六次。从此,徐光启正式迈入了吸收西方文化的学习里程,他对利玛窦十分推崇和赞许。>>《几何原本》作为徐光启潜心研究西方科学的第一个具体成果,它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璀璨夺目的一页。>>清官徐光启>>徐光启是后期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分文不收。可是,徐光启还是婉言谢绝了。徐光启终于心力交瘁,3个月后在寓所逝世。

徐光启与利玛窦的故事:炮舰与传教士

之后,葡萄牙侵犯浙江、福建沿海的行为也先后被中国军民击败。这种传教方式招致了中国人的反感,因此传教活动几乎无法展开。几年的光阴,利玛窦不仅能熟练地运用汉语,还能引经据典与士大夫们谈玄论道。>>随着利玛窦的威名远播,耶稣会的传教活动也大获成功。利玛窦又相继在南昌、南京建立起教堂。此后,利玛窦在北京开堂设教,天主教开始在我国取得了合法的宣传地位。

五、放眼望世界

但他的眼界十分开阔,并不固步自封。惟独徐光启官职最高,入阁拜相,参预机务的。这可以说对徐光启日后重农兵,尚实践、安之若素等性格特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跟以前自己过去在古书大不相同,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徐光启面前。这已经成为很严重的问题。明神宗也意识到边防的隐患。很快批准了他的请求。其中,《选练百字诀》和《选练条格》等,体现了徐光启的务实精神。

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概述

>>明清时期发明了火箭,火箭与弓箭不同,弓箭是通过外力而发射的,而火箭则是通过内部火药点燃后喷出的火焰和气体的反作用力,而发射升空。>>明清时期的医学成就,除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外,突出的还有温病学说和种痘术。>>16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开始,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到来,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

明朝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逝世

利玛窦,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1572年在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1577年获准赴远东传教。1578年3月24日,利玛窦从里斯本出发乘船和其他14名耶稣会士一起前往印度传教。1584年利玛窦获准与罗明坚神父入居广东肇庆。1601年,明神宗下诏允许利玛窦等人长居北京。但中国的朝廷根本没有注意到,利玛窦长住北京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基督教。1610年5月11日利玛窦病逝于北京,赐葬于平则门外的二里沟。

三朝元老-叶向高

沈一贯罢职后,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叶向高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宰辅。当时,神宗已久不视朝,阁臣李廷机又因受舆论攻击,居家不理政,内阁中仅剩叶向高一人。叶向高因是朝中清流的代表,被列为东林党首魁。公元1627年,熹宗去世,叶向高亦于同年病逝,享年69岁。明朝“三朝元老”叶向高字进卿,又字台山,“工诗文,精棋艺”是人所共知的。从此,叶向高便有了“弈中第二”之说。

【今日人物】5月11日,那些出生和去世的名人大家

[卒]409年前,1610年5月11日:data-filtered="filtered"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因病卒于北京。[生]155年前,1864年5月11日:data-filtered="filtered"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出生于爱尔兰。[生]115年前,1904年5月11日:data-filtered="filtered"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出生于西班牙。首相,七年战争中英国的实际领导人。另外,在下院生涯之中,查塔姆伯爵亦曾被誉为伟大的下院议员。[卒]33年前,1986年5月1

徐光启研究西学

翰林院官员徐光启,一连上了三道奏章,认为要挽救国家危局,只有精选人才,训练新兵,还自愿担任练兵的工作。明神宗听说徐光启熟识军事,就批准他到通州练兵。>徐光启长大以后,因为参加科举考试,路过南京,听说那儿来了个欧洲传教士利玛窦,经常讲些西方的科学知识。>除了《几何原本》之外,徐光启还跟利玛窦和另一个西方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译过测量、水利方面的科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