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任性的皇帝,康熙仅用11个字概括他的死亡,充满悬疑 因皇太极是猝死,并未立太子,因此引起宗室纷争。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的大史学家赵尔巽编撰《清史稿》,对顺治之死的描述也是用了11个字:丁巳,崩于养心殿,年二十四。两本史书,都仅仅用11个字来描述一个影响深远的清朝皇帝的死亡,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其实,顺治帝对清朝的贡献不容小觑。顺治虽然有诸多优点,但他也是清朝最任性的皇帝。顺治最任性的事情,莫过于对董鄂妃的爱恋。
多尔衮死后,他唯一的儿子结局如何?学者:顺治釜底抽薪 古语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开枝散叶为家门传续香火,在数千年间都是古人的头等大事。然而,这点对于清代多尔衮来说,却是难言之痛。多尔衮之父努尔哈赤膝下有16子8女,其兄皇太极亦有11子15女,可谓子嗣繁盛,相较之下,多尔衮就非常尴尬了。多尔衮虽勇武善谋,17岁就逐荡沙场,是大清当仁不让的立业之王,但与儿女缘分上,却寡淡至极。《清史稿》记载,公元1624年,在努尔哈赤与阿巴亥的安排下,13岁的多尔
尚可喜:三藩结局最好的一个 三藩说白了就是三个人,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个人么,结局不太好,吴三桂是过把瘾就死,做了几天大周皇帝,就一命呜呼,耿仲明最悲催,莫名其妙被吴三桂拉上了贼船,又不小心因为私藏逃人,...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十八岁时由于后金入侵,尚可喜母亲死于战乱,后尚可喜随父亲加入明军。尚可喜的父亲追随的是毛文龙,而尚可喜参加的是明朝水军。
顺治年间一起震动「 ”天颜”的大案 顺治年间曾发生一起震动「”天颜”的「”黑社会”性质大案清初诗人吴梅村作有《偶得》一诗:家居柳市匿亡逃,轻侠为生旧鼓刀。一自赤车收赵李,探丸无复五陵豪。这首诗中使用了大量典故,如柳市、轻侠、鼓刀、赤车、赵李、探丸、五陵豪等,几乎每个词汇都有特定含意,不知出处者很难索解。乾嘉时期学者赵翼指出,此诗所咏,其实「”乃顺治九年(1652),世祖拿获京师大猾李应试、潘文学二人正法之事”(《瓯北诗话》)。这是清
顺治视为仇人,康熙视为恩人,面对至亲,两帝王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身染天花恶疾,不治身亡。可,就是这样一位功绩卓著的政治家为何被自己的儿子顺治皇帝视为仇人,矛盾重重却被自己的孙子康熙皇帝视为恩人,至诚至孝呢?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的母子关系降至冰点。在选择皇后的问题上,康熙皇帝和顺治皇帝的表现截然不同。
走进帝王家之满清十二帝 今天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大清王朝的是十一位皇帝。立满语建八旗等一系列措施,使努尔哈赤迅速崛起,一举扫平建州女真,建立后金。努尔哈赤为爱新觉罗家积累了丰厚的家底,位之后清军入关奠定了基础。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受众人推荐继承汗位,同年皇太极在沈阳登基称帝,并改女真为满族,建国号为大清。最终猝死于盛京后宫,终年52岁葬于昭陵。但当顺治十四岁时,多尔衮逝世,顺治乘机夺回大权,总揽朝政。
辟谣:孝庄没有和哲哲并尊为太后,清朝两宫皇太后并尊只有两例 康熙元年十月,康熙帝尊嫡母博尔济吉特皇后为仁宪皇太后,尊生母佟佳妃为慈和皇太后,大清国首次两宫太后并尊。4,被误解的哲哲和孝庄并尊很多人都被电视剧误导,认为大清国第一例两宫太后并尊是在顺治朝,并不是的,顺治帝继位后,由叔叔多尔衮摄政,根本没有尊太后。皇太极的皇后哲哲被称为国主福晋,顺治帝福临继位后,依旧是国主福晋,或被称为中宫太后,并没有正式被尊为太后。
清入关后为何宗室诸王很少带兵了?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后金政权兴起的过程中,一大批爱新觉罗氏宗室王公成了开国功臣,即所谓的「”开国诸王”。这些王爷、贝勒们个个身经百战,叱吒风云,都是问鼎中原诸战中的主帅。但是,自从顺治七年以后,开国诸王除了尼堪于是年七月,挂定西大将军印率部征讨湖南,并于十一月死于军营,其余诸王则不再从征。虽然宗室诸王在清代始终享有议政之权,但在统一全国的战争尚未结束的情况下,他们不能再历战场。这表明,开国诸王日渐衰落,而吴三桂等异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