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

《扬州十日记》:一本禁书的遭遇

《扬州十日记》虽是一本数千字的小书,在历史上却影响深远,命运奇特。有人推崇它对战争惨烈的写实,有人利用它来鼓吹民族革命,有人赞美它的文笔深沉酣畅,有人着眼于它文本的是非真伪。这本小书,几乎牵动着所有关心明清鼎革与辛亥革命这两段重要历史的人。好多年前,我一直想寻找《扬州十日记》的早期刻本,但未能如愿。

从擒 ... 永历帝看吴三桂的后半生结局,为何历史永远无法给其正名

吴三桂的大本营本是在辽东,但是清廷确把他封为了云南王。从这一年开始吴三桂做了让世人瞠目结舌的一件事,他把枪口对准了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苟活于缅甸的永历皇帝得知吴三桂领清军前来的消息后惊恐至极,他对这位昔日的大明良将内心深处还是抱有一丝幻想的,永历皇帝提笔作书,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

除灭南明二帝,却被南明谥「 ”忠武”,嘉定三屠元凶李成栋何许人也

李成栋:明末清初武将早期加入农民军;后投降明朝;清顺治二年,叛明降清,一手制造骇人听闻的「”嘉定三屠”,击...南明隆武帝朱聿键,生擒南明绍武帝朱聿鐭;清顺治五年,叛清再次降明,为了南明政权奋不顾身、死而后已,被南明天子亲赐谥号「”忠武”,追封宁夏王。明末清初时期,因为大明政权、满清政权和农民军政权的对抗纠葛,多次转投阵营的大有人在,但在短时间内完成落差如此大的反复背叛,独李成栋这一份,称其为「”

遗恨磨盘山:南明忠臣李定国的绝望反击

随即又开始南下征服各路残存的反清势力,为一统天下铺平道路。在战力强悍的满洲兵面前,内地的众多武装都难有敌手。最后只能依靠曾经的反贼李定国来挽狂澜。但对于兵力已捉襟见肘的明廷来说,已经是聊胜于无。匆忙被推上前台的南明诸帝没有兵权,时刻都得提防心怀鬼胎的各路军头们,会不会挟持自己向清廷请降。投降满洲的总兵就多达23人,大军数量可达238300人。比清军南下的两支大军加起来还多。

吴三桂不 ... 永历帝,明朝还能存活多少年?

吴三桂不...永历帝,明朝也早已呜呼哀哉了。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短暂的北伐,同时还采取联寇抗清政策。由于消息隔绝,朱聿键监国后四十天,反抗剃发令的浙江民众,拥立另一个宗室,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此时的,南明第一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此十月初十,桂王朱由榔监国于广东肇庆,十月二十日清军陷南赣,朱由榔逃往梧州。这种行为无异于放弃广东,导致永历朝廷在广东人心尽失。

中国的民族英雄,为什么日本也将其称为自己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汉族,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清时期...省的名将,出生在日本九州平户,父亲是郑芝龙,母亲是日本的田川氏,本名郑森,又名福松,之后,因隆武帝十分赏识,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俗话说,天妒英才,年仅三十九岁的郑成功,在正值人生辉煌之际,却突然病逝了。甚至,有记载说,郑成功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随即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但是,他一生之中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却永远被世

即便拥有层出不穷的贤臣良将也阻止不了大明帝国的溃败灭亡

可见大明帝国的覆灭不能说仅是臣子的问题。历史上第一个自南向北统一全国,历史上曾拥有对北方铁骑战力最强军队,历史上曾给予平民阶层最好升迁平台,比西方早二百年建立了类三权分立政体的大明帝国在失去内部权力平衡后,即便拥有勤俭的帝王,有着层出不穷的贤臣良将,也在党争和内讧中不断溃败,最终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