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扬州十日记》:一本禁书的遭遇

《扬州十日记》虽是一本数千字的小书,在历史上却影响深远,命运奇特。有人推崇它对战争惨烈的写实,有人利用它来鼓吹民族革命,有人赞美它的文笔深沉酣畅,有人着眼于它文本的是非真伪。这本小书,几乎牵动着所有关心明清鼎革与辛亥革命这两段重要历史的人。 好多年前,我一直想寻找《扬州十日记》的早期刻本,但未能如愿。后来读《四库禁毁丛刊目录》,见《扬州十日记》赫然在内:「 ”《扬州十日记》一卷,清王秀楚撰,清钞本,史部。”实际上,在所有清代禁书目录中,《扬州十日记》总是榜上有名,无一例外。而它的书名或被写成《扬州十日》,或被写成《扬州十日录》,作者或被写成「 ”无名氏”,或被写成「 ”无书人姓名”。据此可以推断,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在写成之后,因其内容的极端犯忌,根本没有可能付梓。在清初文字狱的高压政策之下,没有人敢以九族性命为代价刊刻这本小书。所以,它最初的遭遇只能是以各种钞本形式在民间暗中流传,因彼此提防,无从互校,故书名、作者甚至内容都不免有所出入。 毫无疑问,在整个清代,《扬州十日记》都是一部被定为铁案的禁书。因此它到底有多少种钞本,永远是一个谜。据台湾省有关资料披露,《扬州十日记》有日本天保五年,即清道光十四年(1834)自修馆刊本,但这并不是最早的刊本。有材料说,《扬州十日记》和《嘉定屠城纪略》正式出版的时间可能是1828年,这比太平天国利用它来反清更早。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即《扬州十日记》在国内几乎匿迹了一二百年之久,在那无声的长夜里国人无一言提及此书。《扬州十日记》的重现人间,是在远离祖国的海外,这为它的命运抹上了一层传奇性的戏剧色彩。据说,这部记录了明清交替那段血泪历史的小书幸好传到东邻日本,并得以保存,清末留日学生才在东京和大阪的图书馆里发现了它。于是那些满怀爱国热忱的留日学生便埋头把它抄写下来,在东亚和南洋一带自费大量出版,然后冒死运回国内,散发给广大民众,使之成为革命的助产士。《扬州十日记》在经过漫长的沉寂之后,终于以新的价值和面貌重现于世。 自那以后,《扬州十日记》开始了它问世以来最为炫目的时期。光绪年间国内出版的《明季稗史汇编》,收录了包括《扬州十日记》在内的晚明史料十六种,也即《烈皇小识》、《圣安本纪》、《行在阳秋》、《嘉定屠城纪略》、《幸存录》、《续幸存录》、《求野录》、《也是录》、《江南见闻录》、《粤游见闻》、《赐姓始末》、《两广纪略》、《东明闻见录》、《青燐屑》、《吴耿尚孔四王合传》和《扬州十日记》。谁也不会料到,这些发黄发脆的史料,居然成为革命党人的号角。据谢国桢先生《增订晚明史籍考》记载,仅《明季稗史汇编》版的《扬州十日记》,就有光绪十三年(1887)尊闻阁刻本、民国二年(1913)中华图书馆影印本和商务印书馆印本等。《扬州十日记》的版本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仅我后来接触过的,至少就还有国学扶轮社的《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上海书店的《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上海西风社的英汉对照本,以及陈恒和书林的《扬州丛刻》本。晚清时代的《扬州十日记》,通常与邹容的《革命军》一道刊行,彼此呼应,相互发明,激发民众的反清情绪。 对于《扬州十日记》的真实性,晚清时人并未产生过任何怀疑。例如陈天华先生在著名的《狮子吼》里写道:「 ”有当时一个遗民,于万死一生之中,逃出性命,做了一本《扬州十日记》,叙述 ... 戮之惨。”对《扬州十日记》的具体内容最先提出质疑的,是张德芳先生的《〈扬州十日记〉辨误》。这篇文章主要辨误了两点:第一,书名《扬州十日记》不等于「 ”屠城十日”;第二,《扬州十日记》说扬城被 ... 人数「 ”约八十余万”是错误的。文章指出了这两个错误,但是并未认为它是「 ”伪书”。 可是此后,便有人把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乃至岳飞的《满江红》都列为「 ”假书”。其关键的观点,是否认「 ”扬州十日”的存在,认为《扬州十日记》是孙中山先生为了丑化满族而伪造的。理由是:此书是孤本不足信;书中文字描述混乱;作者说屠城八十万人有误;扬州屠城乃是汉族将领所为。这个不负责任的观点一出现,立即遭到猛烈的抨击。 从根本上否定《扬州十日记》真实性的代表作,是佚名的《〈扬州十日记〉证讹》一文。该文认为:「 ”《扬州十日记》中纰漏很多,不能不使人对它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具体的理由,一是认为扬州并未形成南明和满清两军的主战场;二是认为书中对扬州府城人口的估算有误;三是认为对清军可能投入扬州战役的兵力记述不确;四是列举了「 ”几个可以说明《扬州十日记》不可信的问题”,如清军纪律状况的严明、清军在五六天内手刃八十余万人的不可能、屠城的善后事宜无法进行等;五是《扬州十日记》一文自身的矛盾。文章最后认定:「 ”上述几点,仅举荦荦大端者,纵观全文,矛盾重重,破绽百出,这样的记录,怎能成为严肃的史料?” 这一论调的出现,马上引起了众多的反驳意见。第一,攻打扬城的清朝将领多铎本人已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的公告中承认:「 ”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说明扬州屠城完全属实。第二,张德芳先生指出了八十万数字有误,但他并没有否定扬州十日,也说扬州十日 ... 人甚众。第三,《扬州十日记》作者立场比较客观,没有袒护明廷的倾向,对明军纪律败坏并不隐讳,作者本人也无意把自己打扮成抗清志士,坦陈自己只想苟安于乱世。至于文中有些矛盾,根本不足道。 显然,《扬州十日记》作为一个战争幸存者的私人日记,在那种严酷的环境中,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整个战争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扬州十日记》的作者王秀楚在书中已经申明:「 ”自四月二十五日起,至五月五日止,共十日,其间皆身所亲历,目所亲睹,故漫记之如此,远处风闻者不载也。”因此,以反映战争不全面、记录数字不准确为理由来否定它,是没有道理的。 最近看到两个有意义的材料。一是《尚书》、《左氏春秋》、《山海经》、《史记》、《汉书》、《水经》、《大唐西域记》、《资治通鉴》、《百夷传》、《扬州十日记》被评为「 ”史地十大奇书”。既然是「 ”史地奇书”,自然都是纪实的作品。二是《四库禁书》在收入《扬州十日记》时,第一次对作者王秀楚作了如下介绍:「 ”本书作者是史可法的幕僚,《扬州十日记》是‘身所亲历,目所亲睹’的记史著作祖本。书中记述了清军攻破扬州,肆意奸 ... 女,泣声盈野的人间地狱惨象。”王秀楚既然是「 ”史可法的幕僚”,那么《扬州十日记》的记事容或有出入,真伪却不言而喻。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学习古籍版本,离不开查看实物、关注古籍网拍、了解市场价格!网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学习 ... :

《扬州十日记》:一本禁书的遭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即便拥有层出不穷的贤臣良将也阻止不了大明帝国的溃败灭亡

    可见大明帝国的覆灭不能说仅是臣子的问题。历史上第一个自南向北统一全国,历史上曾拥有对北方铁骑战力最强军队,历史上曾给予平民阶层最好升迁平台,比西方早二百年建立了类三权分立政体的大明帝国在失去内部权力平衡后,即便拥有勤俭的帝王,有着层出不穷的贤臣良将,也在党争和内讧中不断溃败,最终走向灭亡。

  2. 李自成并没有灭掉明朝,大顺的军队最终反而变成了大明官军

    但这一点却没有引起李自成足够的重视。李自成几乎完成了改朝换代,但终究由于没有迅速完成向统治阶层的转变,由于在攻克北京之后依然对大明官僚阶层追赃抄家,最终导致了大明旧臣的再次倒戈,倒向了清朝。

  3. 中国的民族英雄,为什么日本也将其称为自己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汉族,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清时期...省的名将,出生在日本九州平户,父亲是郑芝龙,母亲是日本的田川氏,本名郑森,又名福松,之后,因隆武帝十分赏识,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俗话说,天妒英才,年仅三十九岁的郑成功,在正值人生辉煌之际,却突然病逝了。甚至,有记载说,郑成功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随即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但是,他一生之中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却永远被世

  4. 吴三桂不 ... 永历帝,明朝还能存活多少年?

    吴三桂不...永历帝,明朝也早已呜呼哀哉了。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短暂的北伐,同时还采取联寇抗清政策。由于消息隔绝,朱聿键监国后四十天,反抗剃发令的浙江民众,拥立另一个宗室,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此时的,南明第一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此十月初十,桂王朱由榔监国于广东肇庆,十月二十日清军陷南赣,朱由榔逃往梧州。这种行为无异于放弃广东,导致永历朝廷在广东人心尽失。

  5. 遗恨磨盘山:南明忠臣李定国的绝望反击

    随即又开始南下征服各路残存的反清势力,为一统天下铺平道路。在战力强悍的满洲兵面前,内地的众多武装都难有敌手。最后只能依靠曾经的反贼李定国来挽狂澜。但对于兵力已捉襟见肘的明廷来说,已经是聊胜于无。匆忙被推上前台的南明诸帝没有兵权,时刻都得提防心怀鬼胎的各路军头们,会不会挟持自己向清廷请降。投降满洲的总兵就多达23人,大军数量可达238300人。比清军南下的两支大军加起来还多。

  6. 除灭南明二帝,却被南明谥「 ”忠武”,嘉定三屠元凶李成栋何许人也

    李成栋:明末清初武将早期加入农民军;后投降明朝;清顺治二年,叛明降清,一手制造骇人听闻的「”嘉定三屠”,击...南明隆武帝朱聿键,生擒南明绍武帝朱聿鐭;清顺治五年,叛清再次降明,为了南明政权奋不顾身、死而后已,被南明天子亲赐谥号「”忠武”,追封宁夏王。明末清初时期,因为大明政权、满清政权和农民军政权的对抗纠葛,多次转投阵营的大有人在,但在短时间内完成落差如此大的反复背叛,独李成栋这一份,称其为「”

  7. 袁崇焕冤案始末,作为敌对首将,乾隆为何要大规模 ... 明末将领

    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巡按马懋才上奏朝廷百姓剥树皮,挖草根而食,更有甚者以观音土充饥,最后膨胀而死。不过这一切并没有引起大明朝廷太大的关注。

  8. 从擒 ... 永历帝看吴三桂的后半生结局,为何历史永远无法给其正名

    吴三桂的大本营本是在辽东,但是清廷确把他封为了云南王。从这一年开始吴三桂做了让世人瞠目结舌的一件事,他把枪口对准了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苟活于缅甸的永历皇帝得知吴三桂领清军前来的消息后惊恐至极,他对这位昔日的大明良将内心深处还是抱有一丝幻想的,永历皇帝提笔作书,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

  9. 南明政权为何短短18年就覆灭?都是这些原因导致的(上)

    南明政权,历时18年,是大明王朝崇祯政权灭亡后,在南方建立的的朱氏政权的统称。

  10. 《扬州十日记》:一本禁书的遭遇

    《扬州十日记》虽是一本数千字的小书,在历史上却影响深远,命运奇特。有人推崇它对战争惨烈的写实,有人利用它来鼓吹民族革命,有人赞美它的文笔深沉酣畅,有人着眼于它文本的是非真伪。这本小书,几乎牵动着所有关心明清鼎革与辛亥革命这两段重要历史的人。好多年前,我一直想寻找《扬州十日记》的早期刻本,但未能如愿。

随机推荐

  1. 羊年春节红红火火对联贴出满屋喜庆

    默默地思念很深,默默地祝福最真,默默地怀念难舍难分,默默地牵挂永远在心,默默地等待春节来临,默默地祝福客户们春节愉快、团圆、欣喜万分!用彩虹做件新衣,用彩霞作幅年画,用彩笔写副对联,用月亮做个果篮,用星星做成糖果,把这些年货打包,通过短信飞速邮寄给你,提前祝你春节快乐!春节到了,鉴于你超有人缘,祝福肯定超载。

  2. 梦见钱啥意思

    周公解梦梦见钱啥意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钱啥意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李仁孝

    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李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李仁孝初立,夏国发生了萧合达叛乱事件。李仁孝对面临的灾难和危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李仁孝又于皇宫中设立“小学”,置教授,凡夏宗室子孙自7岁至15岁皆得入学。生前李仁孝奈何不得,察哥死,李仁孝立即下令将其宅园归还原主。李仁孝得到举报即罢其官。

  4. 持诵准提神咒得到的利益

    持诵准提神咒得到的利益>末学是在8号发愿持诵准提神咒3万遍的,每天持诵次数不定,开始也是抱着怀疑的心态持诵,坐公交车,走路,转街,睡觉的时候都在持诵。一直看网上说准提神咒如何灵验,心里多多少少还是不肯全信。这期间公公也感冒了,喝药...一直未好,就在我持诵准提神咒的期间,公公的病情减轻了很多,也开始慢慢好转。感恩菩萨,现在特此把自己亲身得到的利益分享出来,愿大家都能早闻佛法,早得利益。

  5. 夫妻成道友

    夫妇两人内心感激不尽,拿了行李,一面走一面说,我们夫妻两人以后就做道友,做师兄弟,不是夫妇了,分两个房间睡,我们就以在家身出家,我们要修身,我们去说法,去尽点心力,报答观世音菩萨的恩。大家知道这件事后也都为他们欢喜,给他们恭喜。他也告老退休了,终身念观世音菩萨,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持大悲咒。

  6. 周公解梦梦见前男朋友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前男友死了,当然这不是真实发生的,也不是诅咒,主要是象征着你们以前的的“死去”。周公解梦梦见前男朋友是什么意思梦见前男友来找我梦见前男友来找我,应该要注意梦境的细节,是还在找自己再续前缘呢?梦见和前男友结婚的一句话解释,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的一个心理弥补,仅此而已。梦见与前男友亲热梦见和前男友,这也不是什么还爱的问题。梦到吃面条吃阳春面是好梦–周公解梦

  7. 梦见新屋

    周公解梦梦见新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新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家庭不和

    周公解梦梦见家庭不和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家庭不和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梦见作脸

    周公解梦梦见作脸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作脸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宋末帝赵昺简介 赵昺宋朝最后一个皇帝

    历史认知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宋末帝赵昺简介赵昺宋朝最后一个皇帝”的详细内容!赵昺,南宋第九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赵昺陵寝墓地宋少帝陵,早期称宋少帝墓,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少帝赵昺的陵墓,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赤湾村少帝路、赤湾公园附近,是广东省境内唯一的一座宋代皇帝陵寝。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