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政治的建构:「 ”四大发明”如何成为国人常识与民族记忆 最近「”四大发明”的事情有点火,朱言的专业是历史学,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四大发明”究竟是怎么回事。「”四大发明”首先是一个概念,是一个话语,是人建构起来的,就像「”四大名著”、「”四大美女”一样。当然,作为科技史中的实体,这几个科技突破是确实存在的,科学史家对其的归纳总结就是概念的建构。首先,我要讲清一个事实。「”四大发明”这个概念的提出者不是中国人,而是洋人,是去今有点远的古洋人!1550年的时
纯农民出身的太平军,为何能横扫天下?三个特殊兵种参与至关重要 太平军就能够做大,除了自家老兄弟肯拼命外,还在于它有三个特殊的兵种帮助自己打天下。太平军打天下的第一个助手就是它的宣传部队,太平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利用近代印刷技术的武装,在宣传动员上比清军高大上不少。太平军的发端就和近代印刷有密切关系,西洋传教士马礼逊在广东拉人入教时,发展了掌握近代印刷技术的农民工梁发,并把他发展成了神父。洪秀全就魔改了《劝世良言》,形成了拜上帝教的教义。
一千年前的雕版印刷《金刚经》,背后藏着一段丝绸之路科技交流史 「”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就是这18个字,第一次明确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份雕版印刷物的确切日期,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这一行字刻在敦煌《金刚经》的卷尾。研究者认为,这部雕版《金刚经》应该是在四川...。而在这部雕版《金刚经》的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四川发达的雕版印刷活动。作为中国雕版印刷业的起源地(或者说起源地之一),四川的雕版印刷术和印刷作品,通过蜀道走出四川,经由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
古代图书出版并不发达,两千年来它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这般模样 欧阳修和曾巩,是唐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也是当时重要的藏书家。仁宗时期,国家藏书有三万多卷,而欧阳修收集各类图书超过了一万卷,生活拮据的曾巩家中藏书更是达到了两万卷。可见,个人的文学修养与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古代图书出版并不发达,它经历了数次演变之后,方才变成如今这般模样。符号和信息由文字和图像等组成,记录符号和信息的载体,称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