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盛唐乱世红颜——访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

继2007年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开讲武则天备受好评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又于不久前推出了“说唐”的第二个系列,讲述太平公主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其中穿插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几位女性鲜为人知的故事。随后,根据讲稿编纂而成的新书《蒙曼说唐之乱世红颜》面世,很快就在各大图书排行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评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评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黄仁宇读蒋介石(上图)的日记,认为“有帝王口气”>◎近代中国面临的是双重的历史任务,一是传统的任务,即清王朝崩溃后如何重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二是向现代化转型的任务。>已故的黄仁宇先生是历史学前辈大家,他的遗著《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虽然写作于蒋介石日记开放以前,只是看到其他著作转引的部分日记,但仍颇显卓见远识。

史学大家金冲及我的书没有“选择性失忆”

>我没有“选择性记忆”或“失忆”>记者:您参阅了他人无从得见的大量珍贵资料,能否透露一下当时的心情?在中国大陆,...是失败者,但它做得好的事,我也没有“选择性失忆”;它做得不好的事,我也不必为了貌似“公正”而“选择性记忆”。就在...内,林彪当然是坏人,对他以前的功绩,我也没有“选择性失忆”。

学者朱维铮指导工农兵注释章太炎

“周予同专案组”将朱维铮视为周予同“三反”言行的主要知情人,不停地审问他。>每改动一处,都要向他们解释>1976年元旦那天,朱维铮到了章太炎注释组,和这18个工农兵一起“攻克”艰深晦涩的章太炎。

陈寅恪祖父清朝名臣陈宝箴西山留迷障

陈宝箴,中国维新派政治家,任湖南巡抚期间积极支持戊戌变法,使湖南成为变法的重要场地。本期探索江西试图拨其浓雾,破其迷障。10月6日,惩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的上谕发出:湖南巡抚陈宝箴,以封疆大吏滥保匪人,实属有负委任。他最终选择了西山脚下,在青山街附近置地建“肙庐”,并将此前逝世的夫人黄氏安葬在此。

评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曾国藩

而《曾文正公手书日记》的百年再现无疑也将极大地拓宽史学研究的视野以及扩充相关研究史料。而《曾文正公手书日记》给我们展现了恰恰是另一幅画卷。读书、治国恰恰为曾氏真实写照。后世学人将之列为理学名臣,主要在于曾国藩将“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划归理学。二者虽然内容对象不同,且一个是他者的描绘,《手书日记》是自我的叙述。

“历史票友”中能产生史学大家吗?

>历史票友/学院史学>学院史学朝上,历史票友朝下?他从死的史料中看出了活的社会规律和历史因缘,他对我等这些后起的“票友”有极大的影响和鼓舞。历史票友与学院派水火不容吗?我觉得,历史票友和历史专家的写作是两种路数。历史剧导演也可以算是票友,有人说要气死历史学家,他们好像认为,你们讲的都是被套死了的,他们认为,自己更接近历史真实。

史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吗?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多年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新中国成立时,在天安门广场奠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着辛亥革命的英雄群像,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有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胡绳主编的《中国...的七十年》是这样说的:“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朱厚照重用刘瑾,是为了借他之手铲除权臣?

还是说刘瑾等人已经可以蒙蔽圣上了,或者说这一切都是朱厚照借着机会铲除朝中重臣而已?>这一切的权力都是朱厚照给予的,现在刘瑾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也就到了收回权力的时候,于是太监之间发生了矛盾。>毕竟这些太监都是皇帝的家奴,如果没有朱厚照的命令,这些太监什么都不是,尤其是刘瑾在对抗朝中百官的时候,已经吸引了巨大的仇恨,而此时朝中权臣已经被消理的差不多了。

朱厚照和朱厚熜是什么关系?两人评价都不高谁更好一点?

两人评价都不高谁更好一点?>历史上的正德皇帝和嘉靖,都是明朝中期两位著名帝王。正德是弘治皇帝儿子,嘉靖是其侄子,一对堂兄弟。其实在史家的眼里,两人评价都不算很好,认为正德皇帝离经叛道,认为嘉靖皇帝宠信奸佞。认为其在位时期,正好是百姓个性开始解放的历史时期。而正德皇帝虽然离经判道,但是其在位时期明朝总体趋势是比较平稳的,并没有出现如严嵩专权一般,搞到天怒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