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柔然

茹茹可能是柔然本族所用汉字名称,还有蠕蠕、蝚蠕、芮芮等他称。羯柔然与北燕、后秦和亲,通过吐谷浑和益州与南朝宋、齐、梁通好,而常在秋高马肥时掠取北魏的粮食和物资,成为其严重威胁。二年)太武帝主动出击,大檀大败西走,部落四散,30余万落投降,高车诸部也背叛柔然。6世纪初柔然内讧,一度两可汗并立。北魏分裂后东西魏都尽力拉拢柔然,柔然也趁机不断南攻。柔然汗国灭亡,余众辗转西迁。

夫余

自两晋以后,由于内外矛盾的加剧,夫余政权逐步衰弱。东夫余解夫娄王东迁之后,王位由金蛙王和他的儿子带素王顺序继承。494年被勿吉击败,国王投靠高句丽,后夫余灭亡。卒本夫余卒本夫余是北夫余国的一个延续国。但又有考证认为高句丽和夫余没有关系,高句丽发源于辽河地区,最初是夫余的侵略者,后占据夫余故土。夫余律法对犯法者严惩。

乌桓

王沈《魏书》同,认为乌桓与鲜卑同出自东胡。孰不知乌桓是聪明之称,鲜卑是瑞兽皮带之名,与山无关。直至两晋,无论在塞外或塞内,乌桓的活动尚频见史册。匈奴单于每岁向乌桓征收牲畜、皮革,若逾时不交,便没收其妻子为奴婢。王莽执政,令乌桓不再向匈奴缴纳皮布税,匈奴遂劫掠乌桓人畜。东汉初,乌桓常与匈奴联兵扰乱代郡以东各地。公孙瓒在河北时常与乌桓作战,被称为白马将军。

乌孙

乌孙国首领称为“昆莫”或“昆弥”。昆莫年老,令细君改嫁其继承人岑陬,公主不肯,向朝廷请示,汉帝为同乌孙共灭匈奴,令公主从其国俗。解忧留居乌孙达五十年之久,先嫁岑陬,未生子女。汉昭帝时,匈奴与车师并力侵乌孙,解忧上书请汉救援,汉公卿议救未决,值昭帝去世。本始三年冬,匈奴单于自将数万骑击乌孙,有所虏获,将还师,逢大雪,人民畜产损失十之八九。白乌库吉说乌孙与阿史那一名解跳跃,源自萨满教跳神仪式。

南越

南越国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时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岭南免遭战乱之苦。南越国君主推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中原人和南越国内越人之间的文化交融。争议南越国归属问题以及赵朝正统性的争议在中国,南越国被当作中国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看待,不承认越南人所提出的赵朝。此后赵佗降服了瓯雒国,消灭了安阳王,分瓯雒地为两郡,强迫使之隶属于南越。

三苗

属于“苗蛮”集团,又称“三毛”、“有苗”、“苗民”。在邻接地区,部族集团间多次发生战争,此后,三苗逐渐衰落,退出南阳地区。据《尚书·吕刑》,禹时苗民已经“制以刑”、“曰法”等,可见三苗在当时已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文明因素的成长甚至走在黄河流域的前面。

面相学名词集解四_看相大全

面相学名词集解四[观人八相]亦称八相。对贵相的形相特征,各派相书并无一致的说法。"相书所说富相主要表现在面部器官和体格神情。"此外,古代相学家还以睡时气息由耳孔出入者为福寿之相。待峤长成,其母请相士袁天纲为之看相。相学认为,察人面相可断贵贱贫富。相学认为"男儿不欲带女相,女子不欲带男形"。古代女子命运的贵贱多取决于丈夫和子女地位的高下,故古代相学所言女子贵相,主要指可成为贵夫人和可生贵子之相。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931年5月12日由...一手包办的“国民会议”通过,6月1日公布施行。规定训政时期由中国...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央执行...会行使之。关于国计民生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除一些空洞条文外,没有给人民实际利益,连孙中山倡导的平均地权也只字不提。这个约法从1931年公布到1948年5月举行“国民大会”后结束,在...统治区内共施行17年。

新军

二十五年,袁世凯率新军到山东镇压义和团运动。翌年,袁世凯将山东34营旧军按新式营制进行改编,命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使“武卫右军”增至两万余人。三十三年,陆军部奏定《全国陆军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编成办法》,新军编练在全国铺开。清...编练新军的目的虽在于巩固已垂死的封建统治,但对中国军制是一重大革新。后来新军在革命党人的影响下,大量走向革命,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

乡勇

乡勇,中国清代用兵时临时招募的辅助部队。以后镇压湘黔苗民起义及川楚白莲教起义时,朝廷除了命地方举办团练外,都招募乡勇,官给口粮,在绿营之外别自成营,随军战守,时称勇营。咸丰二年曾国藩在原乡勇基础上创建营哨之制,编练了一支有独特制度的正规军,称为湘勇,通称湘军。随后其他各省也相继招募乡勇,仿照湘军营制编练部队,使勇营成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