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朋友,雪中送炭 真正的朋友,雪中送炭北宋名臣司马光在元佑年间出任宰相时,推荐刘器之到国史馆任职。司马光的意思是当他失势落难时,刘器之仍然雪中送炭,和他维持很好的友谊;而不像其他人只在他当了宰相后才来趋炎附势、锦上添花。
司马光姓名点评_姓名测试 司马光为北宋大臣、显著历史学家。治平三年写成战国至秦的八卷上献皇帝,英宗谕设书局篆修。神宗时赐书名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他从发凡注例至删阅定稿者亲自动手。后为相八个月病逝。班固名字点评_姓名测试从姓名剖象看,其各格数理均佳,主运16主其人集名望,有德行,为人厚重。总格21为首领运数,故其晚年为国家重臣。三才配置心身健全、稳妥享福的大吉配置。总之其姓名数理优良,故能功成当世,千古留名。
900年前的变法革新,若行耕战主义,中华乃至世界的历史都将重写 自宋徽宗宣和七年农历十月开始,至宋钦宗靖康二年农历四月止,为期两年的宋金大战宣告结束。宋室的战败,不仅是大宋国运的终结,也是大宋国防事业的彻底失败。宋廷对外作战既没有兼并西夏,也没有夺取幽云十六州,最终反被异族一举消灭。而这一战败灭亡的巨大过错却被后世统统推到了王安石变法之上。可以说,这就是千古奇冤。
人品风流:王安石与苏轼的故事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罗强烈一宋神宗元丰七年七月,公元1084年,有一种史料记载是七月七日,骄阳似火,四野蒸腾,长江从天际流至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苏东坡的官船终于顺江而来,靠近江宁码头。
极端压抑后的报复,宋哲宗最痛恨的三个人:程颐、司马光、高滔滔 在旧...中,赵煦最厌恶的有三个人。司马光死的时候,赵煦还没有亲政,被迫追赠司马光各种荣誉职位。高滔滔死后,赵煦估计也想报复,在《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里有一段记录说章淳诬陷高滔滔和她的父亲有废掉赵煦皇位的想法,然后上奏赵煦,建议废掉高滔滔的追谥。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多么痛的领悟 御史形象经过一百三十多天的"审理",御史台查找到批评新政的"讥刺诗"一百多首,以及其他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按照御史们的审查标准,这首诗又有"诽谤朝廷"的嫌疑。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司马乐上任后,"尽废新法",但很多人认为王安石的免役法好于过去的差役法,建议保留。
还原战国奸雄孟尝君:心狠手辣,丧心病狂,远非正人君子 一个让人钦佩,让人敬畏,又让人厌恶的名词,说起它,所有人第一时间都会想起三国时期的曹操,其实在曹操之前的500多年里,还有一个人,可以称为当世奸雄,他就是孟尝君,田文。
司马光不仅从小机智,还发明警枕来读书,终以学识渊博成为智者 不仅如此,司马光还是一个非常坚贞的人,他坚决不纳妾,对自己的妻子非常忠诚,甚至还留下了一段典地葬妻的佳话。虽然司马光这一生并没有在政治上有什么太过明显的座位,但是在文学方面他却是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
《资治通鉴》——那些你需要品读的古人智慧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出自《资治通鉴·宋纪》。择取别人的长处,然后去学习,这样就会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