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

陈寿简介 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陈寿生平

历经10年艰辛,陈寿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陈寿这样处理,是附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陈寿是三国时人,蜀国灭亡时31岁。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国已有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吴国也有韦昭的《吴书》可作参考,这给陈寿搜集史料提供了极大方便。>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

【曼延】的意思是什么?【曼延】是什么意思?

【曼延】的意思是什么?【曼延】是什么意思? 【曼延】的意思是:曼延màn yán 1.  连绵不断。  ●《墨子•号令》:「火发自燔,燔曼延燔人,断。」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魏晋时期,魏蜀吴三国为争正统,史书都是怎样撰述的?

相较于秦汉的大一统,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迭与民族融合尤甚,魏、蜀、吴三国鼎立相争的局面让正统之争更加尖锐化,众史家对魏、蜀、吴三国孰为正统各持己见,众说纷纭。东吴被西晋收编,而东吴臣子亦入晋为官,却是众多的不如意。以称谓来看笔者的立场与态度,这在《三国志》中颇为突出,《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书中对三国创立者的称谓大有不同之处。对孙权,不论是《魏书》、《蜀书》还是《吴书》,一概直呼其名。

三国陶谦_三国演义中陶谦是个怎样的人

三国演义中陶谦是个怎样的人陶谦他小时候是孤儿,好学,性格刚直,有高尚的节操。陶谦任为别驾从事。三国陶谦简介陶谦是怎么死的陶谦,字恭祖。但陶谦并未加入关东声讨董卓的军事行动之中。其中《三国志·武帝纪》、《后汉书·应劭传》、《后汉书·曹腾传》、《世语》均认为陶谦是谋害曹嵩的元凶,而《资治通鉴》、《吴书》等则不认为此举是陶谦所为。

为什么被别人认为忠厚无用的鲁肃能够担得起镇守荆州的重任呢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绝对是“忠厚无用”的人物,早期是诸葛亮、周瑜的陪衬,后期又是关羽戏耍的对象。而荆州之地,是曹孙刘三方势力角逐的焦点。那么,“忠厚无用”的鲁肃又如何能接替周瑜镇守荆州,而在此风口要害之地,既要外抗曹操,又要内防刘备,与虎狼相争食呢?正史记载中的鲁肃,当然不同於《三国演义》中刻画的鲁肃形象。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

孙权时期的韦昭简介 韦昭(韦曜)后裔

孙权时期的韦昭简介>韦曜,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人。韦曜是中国古代史上从事史书编纂时间最长的史学家,后世《三国志》多取材其《吴书》。264年,孙休去世,孙皓即位,韦昭封高陵亭侯,担任中书仆射、侍中,领左国史。后为孙皓所害,时年七十岁。>韦昭(韦曜)后裔>历史记载韦昭有一个儿子名叫韦隆,生平事迹没有过多记载。

此人谋略连周瑜也服气?张纮有多厉害?

但事实上,张纮对孙氏所作出的贡献并不逊色于张昭,二张亦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作为一代名士,此时张纮没有随行就市、见异思迁,相反,张纮始终牢记自己出行的使命,“与在朝公卿及知旧述策材略绝异,平定三郡,风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诚,乃心王室”,积极宣传孙氏的正面形象。>张纮本传中有三次张纮对孙权的劝谏。由此可见,张纮更具劝谏的艺术。此外,张纮的文笔亦佳,成语“小巫见大巫”就和张纮颇有渊源。

魏蜀吴三国谁是正统?看两晋南北朝史家观念

台湾省学者王文进说:「”三国史的错综复杂,也在魏蜀吴各地史家争相追忆故国家邦之人物神采山河风情的...中悄悄展开来”。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结束三国乱局,随即陈寿的《三国志》问世,曹魏承有正朔。而后习凿齿认为魏蜀吴「”三家不能相一”,并且对蜀汉给予同情。南宋的朱熹直接将正统归于蜀汉,而后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尊刘贬曹,孙吴靠边站”。历史是叙事,小说是抒情。三国时期随后就是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

浅谈三国蜀汉政权(一):刘璋为何要邀请刘备入蜀?

刘璋为何要邀请刘备入蜀?关于刘备入蜀的三个疑问辨析诸葛亮在隆中做对指画天下时,把目光投向西南的益州,指出这是「”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地方。然而刘备要想得到益州,却并不容易。赤壁之战后,刘备得以在荆州南郡立足,南郡位于益州的东边,居于益州鱼复的下游,而鱼复是扼守益州和荆州之间三峡通道的险要。刘备想要逆流而上,突破鱼复穿越三峡天险进入益州,显然存在很大困难。然而,随着益州的统治者刘璋主动邀请刘备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