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

刘备:谁拦我我 ... 谁,死也要灭吴

关羽是个大英雄,个人武力值极高,相比吕布,关羽谋略过人,关羽夜读春秋就是一大佐证。但是和项羽一样,关羽也是个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的悲剧人物。当初马超投奔刘备,关羽就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武艺如何。

从了解别人来了解自己 第二篇西施的爱情态度

西施,中国四大美女之首,后人评价西施时,贬低她的人很多,但表扬她的,少之又少。但我对西施的评价六个字,拿得起,放得下。根据当时的战争情况,西施也是不幸的,也是受害者。公元前494年,越国攻打吴国,越国战败,被迫向吴国求和,为表示臣服,越王勾践在范蠡陪同下到吴国为奴,在吴国,勾践老老实实干苦力活,逐渐赢得了夫差信任。才子佳人,出演了一则一见钟情的故事。

沈尹戌悲剧,证明楚国从来都不缺人才,却缺乏人尽其才的机制

沈尹一职,在史学界颇有些争议:有人说是楚国县尹,有人说是沈姓的官尹,更有人说是楚国的内侍官。沈尹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楚庄王时期。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前,楚国中军由沈尹率领,楚庄王弟弟子重与子反分率左、右两军。楚国除了楚王外,二号权力人物就是令尹。此时的令尹正是著名贤相孙叔敖;沈尹能率领中军,说明其地位还在楚庄王两位弟弟之上,也就是意味着沈尹很可能就是孙叔敖本人。孙叔敖的封邑在寝丘,寝丘即沈邑。

三国时吴蜀两国的「 ”平分天下”计划:将魏国一分为二,一人一半

导读:公元229年,三国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耐心爆棚的吴王孙权,终于敢于称帝了;另一件则是蜀国与吴国达成了「”平分天下”的盟约,约定将来攻灭曹以后,吴蜀平分天下,瓜分其地。两国的关系从此开始开始了「”蜜月期”。《三国志·后主传》所载:「”是岁(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与蜀约盟,共交分天下。”在《「”遥领州”制度:是三国皇帝们的画饼,还是另类的「”股权激励”?》中,我们谈到了「”遥领州”制

放着自己的儿子不立,立侄子为帝,三国这位太后最终自食其果

孙和被废黜后,孙权就把宠妃潘淑的儿子孙亮立为了第三任太子。孙亮被废后,孙休被迎立为帝。最后在左将军万彧的操作下,孙休的侄子孙皓成了最佳人选。这位朱皇后放着自己现成的太子儿子不立,竟立侄子做了吴国皇帝。最终265年的7月,年仅三十余岁的朱皇后被孙皓逼死。280年,孙吴被西晋所灭,后孙皓投降,四年后死于洛阳。孙皓是亡国之君,但吴国的灭亡朱皇后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古代「 ”最会说话”的商人,深谋远虑,赚尽千金,一生充满传奇

古代的人们同样重视发财,要说古代的商人代表,肯定是春秋时期的范蠡了。现如今大部分人祭拜的财神,就是范蠡。最初的范蠡是没有出山的,他先是辅佐了越王勾践,同时他的一生只辅佐了这一位国君。在吴国的时候,除了勾践夫妇之外,还有文种陪同。这时候的范蠡仍然属于谋士,本来想要前去的范蠡,被勾践留了下来。

吴王阖闾崛起的时候为啥找强大的楚国死磕?

到了吴王阖闾时期,更大的爆发点出现了。伍子胥全家被楚王灭掉,带着深仇大恨投奔吴王,伍子胥治国治兵有方,吴国迅速崛起强大。周敬王十四年的时候,阖闾攻入楚国都城,打败楚国,成为无可否认的南方新霸主。吴王阖闾以为这是一个软柿子,打上山门,结果自己丢了性命。春秋无义战,吴国和楚国的战争,是南方新老霸主交接时候的必然选择。

这三个谋士的死直接影响了三国进程,没有诸葛亮

三国时代是一个狼烟四起战火纷飞的时代,同时也是谋士辈出的时代,多少谋士唇枪舌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三个谋士。但是鲁肃对吴国的重要性却是不可磨灭的。法正本来是益州刘璋的谋士,但是他认为刘璋不是明主,便暗中归顺了刘备。所以致弊,实由于此。但是因为法正深受刘备的喜爱,所以说诸葛亮也不能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