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三国时代是一个狼烟四起战火纷飞的时代,同时也是谋士辈出的时代,多少谋士唇枪舌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三个谋士。但是鲁肃对吴国的重要性却是不可磨灭的。法正本来是益州刘璋的谋士,但是他认为刘璋不是明主,便暗中归顺了刘备。所以致弊,实由于此。但是因为法正深受刘备的喜爱,所以说诸葛亮也不能说些什么。

三国时代是一个狼烟四起战火纷飞的时代,同时也是谋士辈出的时代,多少谋士唇枪舌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三国各路诸侯里面,魏蜀吴三国最为重要,但是你知道吗,三国各有一位谋士,他们死了之后,其主公缺少能帮其定夺大局的助手,不是遭遇大败,就是痛失大局遗憾终生。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三个谋士。 第三位,吴国鲁肃 鲁肃剧照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 作为谋士,鲁肃在三国里面的存在感实在太低,大多数人知道他还是因为一篇《孙权劝学》里面那个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但是鲁肃对吴国的重要性却是不可磨灭的。鲁肃跟周瑜是好友,一起投奔孙权之后,他帮助孙权制订了以江东为据点雄霸东南的战略部署,从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当然我们最了解的还是他力排众议,联刘抗曹的功绩。 那么为什么说他死了之后加速了吴国政权的灭亡了呢?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魏国一家独大,吴国和蜀国要想存活,只能是互相取暖,虽然两国经常发生不愉快,但是毕竟主次矛盾要分清。鲁肃生前为了顾全大局,一直坚定联刘抗曹,所以赤壁之战后北方曹魏政权一直不敢再次南下,但是鲁肃死后,连刘抗曹是战略就失去了主心骨,仅仅三年后,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孙权就罔顾大局,斩 ... 了关羽,直接导致孙吴再无联合的可能,这就造成弱小的吴国无法抵御北方势力的入侵,最后被逐个击破,典型的逐小利而是大局。如果鲁肃还在,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吗? 第二位,蜀国法正 法正剧照 三国时期法正的出场率并不高。法正本来是益州刘璋的谋士,但是他认为刘璋不是明主,便暗中归顺了刘备。后来帮助刘备夺取益州。曹操曾经评价他: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法正这个人是 ... 天才,但是政治上是菜鸟,不会拉拢人才,而且因循守旧,不会变通,还过于恩怨分明,睚眦必报。得罪了很多人。为此,诸葛亮很头疼,在给他的信《答法正书》里面告诫他: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闇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着矣。 但是因为法正深受刘备的喜爱,所以说诸葛亮也不能说些什么。建安25年,也就是公元220年,法正因病去世。章武二年(222年),刘备率兵为兄弟报仇,蜀军战败,退回白帝,刘备也死在了那里。诸葛亮感叹道: 「 ”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连诸葛亮都得承认,法正为人耿直,不会纵容刘备犯错,他死了之后没有人能够在刘备犯错的时候及时制止他,否则,刘备也不会如此冲动,遭遇这样的大败,伤了蜀国元气。 第一位,魏国郭嘉 郭嘉像 郭嘉对曹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曹操第一次见国家的时候曾经评价他说「 ”这是能帮我完成大业的人”。郭嘉帮助曹操制定了近期和远期的目标,深得曹操认可。此人眼光十分独到,当初刘备来投靠曹操的时候,程昱成建议曹操 ... 死他,但是郭嘉说不能因为担心刘备日后壮大 ... 他,而伤了天下归顺的贤士们的心,曹操深以为然,但是郭嘉又建议曹操软禁刘备。但是曹操没有听从,结果后来刘备果然成了曹操的心腹大患之一。从这里可以看出,郭嘉是很有远见的。后来郭嘉英年早逝,曹操也十分痛心。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他痛心地说,如果郭嘉还活着,就不会遭受这么大的失败了。从此曹操再也没有能力去统一全国了。曹操的谋士可以说很多了,但是没有能像郭嘉一样有谋略还能在曹操犯错的时候即时制止他的。在往日曹操的关键战役中郭嘉总能出谋划策,而就这赤壁之战,他没有参与,无人能劝阻曹操了,就酿成如此大败,从此很多年丧失了统一全国的机会,赤壁之战败得越惨,越让人惋惜郭嘉的英年早逝。 我们在谈论历史的时候经常会谈论领袖的重要性,但是领袖也是人,如果没有重要的谋士,也难免遇到瓶颈,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谋事,谋天之事啊
本文标签:诸葛亮法正刘备郭嘉曹操三国鲁肃吴国蜀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