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积善因 改过积善因多积善因,少积恶因吧,善因积累得越多,就越快地转变因果,越容易地颠覆不好的命数,得到多福多寿之运程。但是,此人只知因与果,不明白缘的道理。所以,同时下种,东边的不发芽而西边的却茂盛,这就是有缘则生,无缘则灭,因果可转变的道理。佛陀又指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改过,犹未晚矣;积善积德,因果可转。
当你做到时,方知宽容是福 “宽容”是如此的困难,而“超越”是如此的难以跨越!当我们说“未来”时,“未来”心还没有到,还没到的心念是不存在的。当看透了“怨恨”的本质后,我们“宽容”的本质,也于焉的浮现。所以,要能成其“宽容”,就必定是无限宽阔广大。因为执着的狭隘心灵,违反了它本应有的宽阔广大,所以那是意识或潜意识里,自己对自己所做的“惩罚”,也是对“空性”的背反,所带来的痛苦。当心一打开,天地可以无限的宽广。
现代因果实录:改变命运的 ... 就在几近绝望之时,小冯无意中得到了一本果卿居士所著的《现代因果实录》,书中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因果故事,使他深受教育,渐渐明白只有深信因果,改恶向善,修持佛法,才能改变命运。现在,小冯和妻子已经携手步入婚后第十六个年头了,本来有可能破碎的家庭因为学佛而改变,进而成为了幸福的佛化家庭。经过亲身实践,小冯夫妇早已坚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因果循环,辗转相续 普通人往往不知道佛教的因果到底讲些什么,其实老生常谈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就是一对因果的命题。如此因果循环,辗转相续不断。结果,还没走到大庙,就在路上往生了。那么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因果都有定数,那还努力什么?所以,佛教说“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前世的善行引发现在的福报,现在的福报要以现在的善行来继续支撑,从而引发未来的福报。
人生的因果都是如此循环的 佛告诉诸弟子说,很久以前,在一座王城中,有一位非常贤德的妇女,人们都称她为“善幻女”。不论是因果还是舍得都是循环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舍。这于人生中都是循环的。
因果故事:惜福者福多 惜福明朝有两个太学生,出生的年、月、日、时完全相同,而且同年发解,又同日授官,一个出任黄州教授,另一个出任鄂州教授。后来黄州教授死了,鄂州教授听到消息,心想自己的大限也应该到了,就赶紧写好遗嘱,吩咐后事。那天夜里,果然梦见黄州教授告诉他说:“我出生在富贵的家庭里,享用过于奢侈,命中固有的福禄已经享完了,所以寿命短促。而你出生贫寒,平日省吃俭用,细水长流,命中的福禄还没有享尽,所以长寿。”
深信因果 有一地方官,到他管区的一个庙里去进香,庙里的师父们都列队在门外迎候。这个被打的和尚,因为曾经吃过苦头,死活都不敢去。我们现在所遭受的苦乐果,都是以往所造的善恶因,要想获得幸福快乐,就必须种下幸福快乐的因;要有丰收,就必须勤于耕耘。因此第一点就是希望各位深信因果,不深信因果就不能从佛法中获得利益。
埋下恶种,吃到苦果 埋下恶种,吃到苦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至于为什么不报在贺永兴身上,而是让他“无辜”的儿子吃到了苦果呢?贺永兴和其儿子所受的“报应”,只是属于在他们共业范围内,于今世成熟的一个“特例”,而不是一种“普例”,但由这个故事所揭示的因果报应和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却有着普遍性的意义。它警示世人,埋下恶种,必吃苦果,只是迟来或者早来的问题。
念佛人为什么还会遭受横死 有一天,印光大师收到一位周颂尧居士的来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我有一个疑问,想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佛经中说:信佛之人,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护念,天龙八部、大力神王常拥护。以前所造的恶业,也会渐渐地消灭,纵使有怨亲债主,也不能危害到我们。我相信这决不是虚妄之言。今年三月间,我接到一位亲戚从上海寄来的讣闻,死者张老太太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吃素二十多年,常去道场听经。平日喜欢劝人
无私的慈悲 是的,真正的“大慈悲”,是无私不偏袒的,而“大慈悲”尊重了每一个众生的“意愿”或“自由意志”。所以水莲斋主语重心长的说道:“我以无私、公正的态度,来调解阴阳间的恩怨。在我眼中,不管何类的‘众生’,和人是没有分别的,我不偏袒任何的一方!”常常这些无形的众生,慈悲善良的心都被引发出来,不只原谅了当事人,还和他们道谢,特别要她转告当事人,谢谢这些日子以来,他为“他”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