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删《孟子》:敢说“民贵君轻”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0年第8期,原题为:“朱元璋为什么删《孟子》?”“罢孟”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原来朱元璋读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朱元璋大发雷霆,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将孟子的牌位撤出孔庙,取消他在孔庙里和孔子一起吃冷猪肉的资格。朱元璋宣布朕意已决,谁也不许再说,否则以“大不敬”罪处死。朱元璋敬佩他是条汉子,叫他进来说话。
韩愈六次落榜背后:古文主张让骈文爱好者不快 韩愈的期待落空了。此后的三次科考,韩愈都是名落孙山。这次共录取进士23名,韩愈名列第十四。二是他的古文与科举文两者价值观的不同。韩愈提倡“古文”,就是西汉以前那种以散行为主的文章;而科举文是句式整齐、讲究对偶的骈文。韩愈古文主张“文以载道”,载天地人文之道,载周公之道,载孔孟之道;科举文注重形式精美,骈偶巧丽,两者背道而驰。尽管韩愈的应试文写的也是骈体,但他的古文主张让众多迷恋骈俪者心中不快。
“行仁义,法先圣”,西汉第一位杂儒—陆贾 其主要思想集中于《新语》一书中,提出了“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行仁义,法先圣,”等思想,为西汉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刘邦像>虽然《新语》一书包含了儒家的“仁与义”,道家的“无为”和法家的“规则与法度”,但是它对西汉儒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军训已有四千年历史:孔子也曾当过教官 随后,1922年颁发的《壬戌学制》取消了“军国民教育”,学校军训又随之停滞。当时,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军事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当时,所有大学、高中等学校的男生均应以军事教育为必修科目,每年暑假进行连续三周的军训,教官则由陆军学校毕业生担任。
流水高山心自知——琴的故事|文史宴 流水高山心自知——琴的故事|文史宴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琴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琴的历史据说与文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伏羲是典籍中使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人文始祖,正是伏羲发明了琴瑟。东汉蔡邕写过一本书《琴操》,便记录了不少与琴有关的故事。首先要讲的当然是圣人孔子《猗兰操》的故事。孔子隐居深山中看到幽生的兰花,心生感慨,于是即兴弹奏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猗兰操》。
仁者不忧:梁启超要求子女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他认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不忧”,也就是“三达德”中的第二德。这么说并没有错,但是,道理只讲了一半,另外一半却是梁启超所讲的人格磨炼。梁启超更进了一步,他把“仁”解释为“普遍人格之实现”。>梁启超>然而,仁者为什么会不忧呢?>《论语》>梁启超的这种教育成果如何呢?
纷乱的年代,梁启超是如何 ... 社会上的诸多诱惑与欲望? 孟子>他看到了社会上有很多的诱惑,而人又极易为各种欲望所左右,如果真的让“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了。>梁思顺>民国之后,有几年梁启超是在...做过官的,也曾有过薪俸,但观其一生,主要还是靠稿费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作为东林书院的创办者之一,高攀龙的成就体现在什么地方? >高攀龙是明朝东林书院的创始人之一,字云从、存之,现江苏无锡人。高攀龙>作为正统的封建士大夫,高攀龙鉴于时政,提出了一些政治主张,在当时颇具特色。作为书院的创建人之一,高攀龙见证了东林书院的辉煌和衰落,顾宪成死后,东林书院的主持工作落到了高攀龙一人身上,以他为首的东林人士在朝廷中敢于死谏,遭魏忠贤忌恨,最终东林人士遭到通缉,东林书院也被毁于一旦。
西汉思想家陆贾,其思想对西汉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陆贾是由秦入汉的儒家知识分子,其学术思想融合了儒法道等精神。其主要思想集中于《新语》一书中,提出了“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行仁义,法先圣,”等思想,为西汉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刘邦像>虽然《新语》一书包含了儒家的“仁与义”,道家的“无为”和法家的“规则与法度”,但是它对西汉儒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使用汉字的东南亚国家,离开汉字以后变成什么样了?地球知识局 逐渐地,越南成为了一个亚朝贡体系的核心。在官方文书、科举考试中汉字当然也是是唯一的官方文字。喃字的形制,都是利用现成汉字或其部件组成新的本族汉字,作为借用汉语汉字的补充。这种以拉丁字母书写的越南文与汉字脱钩,能促使越南精英逐渐偏离中国文明轨迹,也就得到了殖民当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