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老子》与“老子”公案 七十年代帛书《老子》、九十年代竹简《老子》的发现,令汉语学界一片兴奋,皆以为"老子"公案可以就此了结。事过二十年考古界又发掘出了郭店楚简《老子》,于是,众多的"老学"学者、道家及道教学者皆一致地以为,自古以来的老子其人其书公案该是尘埃落定、一举了结了1。以后反倒是太史儋的《老子》传世,而老聃之《老子》不传3。
《德育古鉴》故事之一 子路见于夫子曰 在7月底的衣物捐赠活动中,《德育古鉴》作为我们回报捐赠者的礼品,送出了1000多本,之后不少人反映不能够看懂其中的古文。《德育古鉴》这本书很多先贤学者都很推崇,我也听现在的老师极力推荐,并且多次引用上面的故事,但是现代人往往轻视文言文的学习,认为不实用了,就没有历史价值和存在的必要。
【学佛知津】佛陀的生灭年月 周祥光的《印度通史》,称佛陀生於西元前五六七年,逝於四八六年。一百五十二加三百二十七,佛陀入灭则等於西元前的四百七十九年,再加佛陀寿数的八十年,西元前五五九年即是佛陀的生年。然而一九五六年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三届大会决定了庆祝佛诞的年月和日期,所以印度、锡兰、尼泊尔等南传佛教的国家,举行佛历二千五百年的庆祝大会。那只是根据南传佛教的习惯所得出的统一规定,并规定每年阳历的五月月圆日为佛诞日。
林回负子:君子之交淡如水_周桂钿 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这就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君子之交,源于互相宽容和理解。多少人因为个人喜好而丢失了亲情林回逃难时,抛弃价值很高的璧,背着婴儿跑了。另一思路是林回的观点:亲情是天性,亲情关系就是互相照顾,不会因为任何灾难祸害而互相抛弃。送到医院时,医生说需要截去手掌,因为手掌部分的组织已经坏死,如不截去甚至会危害生命。君子之交,重感情,讲志向,论道义。
汤一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汤一介觉得很不错。汤一介的家不大,但惹眼的是他的书房,满满的书,从地面直到屋顶。“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对于汤一介而言,那真是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对于汤一介来说,她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汤一介轻轻喟叹。他的学生回忆,汤一介老师的课异常轰动,连换了三个大教室还是坐不下,最后只能以发听课证的形式限制人数。但是汤一介并不仅仅满足于这些。
不知善养福根则根断树枯 不知善养福根则根断树枯世上一切事物都有根源,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场”可称为“生物场”。我们把父母对儿女之间的这种“场”称之为“场根”。对父母善则根壮叶茂,否则根断树枯。虐待父母之徒,绝无善终。中国传统文化将不孝敬父母视为大逆不道,古代刑法均将打...父母定为十恶不赦的大罪。因此,赡养父母不仅仅滋养自己的福根,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现代人重视养生,但懂得养生与善养福根之道理的并不很多。
黄庭坚:吾无隐乎尔的故事 临济宗黄龙派的开山祖是黄龙慧南,慧南传晦堂禅师。晦堂的门下,收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文豪黄山谷道人。孔子笑着对弟子们说:“吾无隐乎尔”——我对你们并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啊。黄山谷一天陪晦堂禅师在山间散步时,晦堂一言不发,山谷也没有问什么。晦堂高兴地看着这位俗家弟子,意味深长地说:“你不是一直向我请教禅的奥义么?那么现在,吾无隐乎尔。”黄庭坚顿时了悟,纳头便罢。
从生漫谈之“立身” 从生漫谈之“立身”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不虚度年华”,“不碌碌无为”,恰恰是对立身自我的最好诠释。领导干部如何立身做人,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关系为政用权、事业发展的重大考验。
儒家与佛教<下> 儒家与佛教的交互关系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与儒学始终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兹以我国历代学术思想的演变略加说明。他又进一步表示,只要实行儒家的仁爱和佛教的慈悲,则世间将趋于和谐统一。牟子与慧远大师都是佛教徒致力调和佛儒的有力证明。但往往排斥愈烈,所受的影响则愈深,而且佛教此时在中国已有深厚的基础,儒家唯有主动吸收佛教哲学才能走出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