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道家之学,在先秦已有甚为广泛之影响。道家不仅是先秦哲学的重要学派,而且影响到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道家在中国史上时间不长,且很快被道教所代替,但道家思想在各个方面融入了社会中。道家思想的政治高峰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两朝时期,史称文景之治。道家思想主要通过魏晋玄学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陆九渊 陆九渊主张不立文字,不甚撰述,留有《象山先生全集》28卷,外集6卷。陆九渊的学问受其父兄的影响,但在心学思想来源上,自称是读《孟子》而“自得”,他的心学思想,主要来自于对《孟子》思想的发挥。陆九渊曾参加科考,进士及第,担任过荆门军知军等地方官职。陆九渊的心学与朱熹的道学长期对峙,相与辩论,留下了“朱陆之辨”和后世“朱陆异同之辨”的学术史课题。
程颢 程颢像程颢,北宋思想家,哲学家,理学奠基者。祖籍博野程委,徙居河南洛阳。曾与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指南针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程颢以“定性”为求得理想人格的道德修养...。他和程颐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程颢的哲学专门著作不多,主要哲学代表作有《识仁篇》、《定性书》。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二程集》。
王弼 王弼,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何晏据何劭《王弼传》载,王弼十多岁时,即“好老氏,通辩能言”。王弼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这样,中国式的形而上之学在王弼手中已具雏形。著有《老子道德经注》2卷,《周易注》1卷,《论语释疑》3卷,《王弼集》5卷,《周易大衍论》1卷,《老子指略例》2卷等。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王弼集校释》。
玄学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综观魏晋玄学,其基本特点是:①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无”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崇有论者裴頠则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玄学家重名理之辨,善作概念的分析与推理,辨析名理是其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汉字 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数量众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汉字。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是她得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汉字构形的这种文化考古功能,更加深了汉字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密切程度。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0多个民族或者直接借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或者仿照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汉字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易经 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
儒家 在先秦,儒家为诸子百家之一,是“世之显学”。此后,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深刻影响并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史记儒家的特点是“以六艺为法”、“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儒家是一个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学派。儒家思想也对世界的文化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代,儒家文化已成为人类走向未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
民间观相识人_看相大全 民间观相识人如果你仔细观察,往往可以从一个人平时的说话举动,判断出其人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这在相学中,称为观相知人法。《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看某人的相,鼻子长得好,眼睛长得好,将来到什么地位,那是普通人,从相看得出来;如果到了最高处,看相是相不出来的,不在相上面。除非是极高明的人士才会看,那不是看相!还有中堂长的人,主长寿;相反的,短的人,主短命。
《平园相学》之总论篇_看相大全 《平园相学》之总论篇自序予编既相学,曾分章逐节序其大概于前矣,夫复何言?民国三十年八月平园主人再志于长安大华纺织厂之兴国里第一章总论相学者,鉴貌辨色,察其心中之情状,以定其穷通得失并真伪曲直也。虽所言或弗验,亦非相学之咎。第一节本国吾国之有相学,由来久矣。是在春秋战国时,相学即已昌明,其载圣贤异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