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的作品 吴镇绘画特点 >吴镇绘画特点>吴镇画山水喜用湿墨,其实吴镇未尝不善用干墨,在吴镇传世几十余幅墨竹中,几乎全是用干墨画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所以吴镇在山水画中多用湿墨,这与吴镇欲借山水画表达的境界有极大的关系。吴镇非常熟悉笔、墨、绢的特点,作画中的五墨并施而不腻,反复皴擦而不胀,产生了浓而润、湿而厚、涩而不干、枯而不燥的艺术效果。吴镇清淡似水,出现了浓而透的效果。
黄宾虹画语集萃(之三) 黄宾虹画语集萃(之三)画法(一)用笔一涉图绘,则有关乎全局,不可不慎。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三)作画最忌描、涂、抹。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十)三陵勾勒用笔,要有一波三折。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十二)积点可成线,然而点又非线。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十三)作画打点,应运用实中有虚法,才能显出灵空不刻板。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十九)古人说墨分六彩,颇有道理。
从笔法墨法鉴赏黄宾虹作品 从笔法墨法鉴赏黄宾虹作品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在近现代美术史上被公认为四位国画大师。章法、笔法、墨法俱佳,意趣高古静穆,是画家少见的小品佳构。从目前资料查证得知,黄宾虹绘赠陈氏的作品在1951年秋季之前,上款多称谓景昭吾兄(或道兄),同年秋季后则改称谓景昭先生。这次出现市场的这三件黄宾虹绘赠陈景昭的作品,从字迹、印章、识款及对陈氏称谓综合推断当为宾虹老1951年至1953年间绘制的精心之作。
用墨散论 用墨散论中国书法简洁而丰富,古雅且豪迈。欧阳询、褚遂良、孙过庭等各家对书法用墨论述精到绝伦,启示后学。元代文人画已达高峰,追寻晋人风韵,清简相尚,虚旷为怀,故用墨之清淡为其特色,达到水墨不渍不燥,浓淡自然的清远境界,完成艺术本性的回归理想。清时刘石庵喜用浓墨,王梦楼喜用淡墨,遂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誉。然而历代书家,更多的是注重用墨的浓淡相兼。水墨乃字之血,用墨须做到浓淡合度,恰到好处。
浅谈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浅谈山水画的审美特征一、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山水画的审美特征,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构图形式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要求做到宾主、呼应、虚实、藏露、繁简、疏密、参差等艺术规律的恰当运用。南此可见,笔墨是山水画的重要表征,山水画通过笔墨既立形也表情达意。中国山水画的观察...和表现...都是独特的。不致仅仅成为自然的模仿,而表现出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在山水画中,精神的渗透才是最为关键的。
[名家名品] 黄宾虹论用笔 [名家名品]黄宾虹论用笔近现代黄宾虹仿元人意图轴近现代黄宾虹设色山水图轴近现代黄宾虹山居图轴一曰平。古称执笔,必贵悬腕。画笔钩勒,如字横直,自左至右,勒与横同;自右至左,钩与直同,起笔用锋,收笔回转。用笔侧锋,成锯齿形;用笔中锋,成剑脊形。黄山谷论宋画皴法,“如虫啮木,自然成文。”收笔提起,向上回转,书法谓之“蚕尾”,又称“硬断”。
[名家名品] 黄宾虹论用墨 [名家名品]黄宾虹论用墨近现代黄宾虹仿元人意图轴近现代黄宾虹镜湖图轴近现代黄宾虹山居图轴近现代黄宾虹山水图轴一、浓墨法。元王思善论用墨,言淡墨六七加而成深,虽在生纸,墨色亦滋润。宋韩纯全论画石,贵要雄奇磊落,落墨坚实,凹深凸浅,乃为破墨之功。元代商踌喜画山水,得破墨法。元四家中,惟梅道人得渍墨法,力追巨然。画家用焦墨,特取其界限,不足尽焦墨之长也。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