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名家名品]黄宾虹论用墨近现代黄宾虹仿元人意图轴近现代黄宾虹镜湖图轴近现代黄宾虹山居图轴近现代黄宾虹山水图轴一、浓墨法。元王思善论用墨,言淡墨六七加而成深,虽在生纸,墨色亦滋润。宋韩纯全论画石,贵要雄奇磊落,落墨坚实,凹深凸浅,乃为破墨之功。元代商踌喜画山水,得破墨法。元四家中,惟梅道人得渍墨法,力追巨然。画家用焦墨,特取其界限,不足尽焦墨之长也。
[名家名品] 黄宾虹论用墨
近现代黄宾虹 仿元人意图轴
近现代黄宾虹 镜湖图轴
近现代黄宾虹 山居图轴
近现代黄宾虹 山水图轴
一、浓墨法。宋晁说之《墨经》言古人用墨,多自制造,故匠事不显。自唐、五季易水奚氏,歙州李氏,而至宋、元墨工益盛。何蘧《墨记》言潭州胡景纯,专取桐油烧烟,名“桐花烟”,每磨研间,其光可鉴,画工宝之,以点目瞳子如点漆云。明万年少言古人用墨,必择精品;盖不特藉美于今,更藉传美于后。晋唐之书,宋元之画,皆传数百年,墨色如漆,神气赖此以全。若墨之下者,用浓见水则沁散湮汙。唐宋画多用浓墨,神气尤足。
二、淡墨法。墨渖翁淡,浅深得宜,雨夜昏蒙,烟晨隐约,画无笔迹,是谓墨妙。元王思善论用墨,言淡墨六七加而成深,虽在生纸,墨色亦滋润。可知淡墨重叠,渲染斡皴,墨法之妙,仍归用笔,先从淡起,可改可救。后人误会,笔法寝衰,良可胜叹。
三、破墨法。宋韩纯全论画石,贵要雄奇磊落,落墨坚实,凹深凸浅,乃为破墨之功。元代商踌喜画山水,得破墨法。画用破墨,始自六朝,下逮宋元,诗词歌咏,时有言及之者。近百年来,古法尽弃,学画之子,知之尤鲜。画先淡墨,破以浓墨;亦有先用浓墨,以淡墨破之,如花卉钩筋,石坡加草,以浓破淡,今仍有之;浓以淡破,无取法者,失传久矣。
四、泼墨法。唐之王洽,泼墨成画,性尤嗜酒,多傲放于江湖间,每欲作图,必沉酣之后,解衣盘礴,先以墨泼幛上,因其形似,或为山石,或为林泉,自然天成,不见墨污之迹,盖能脱去笔墨畦町,自成一种意度。南宋马远、夏珪,得其仿佛。然笔法有失,即成野狐禅一派,不入赏鉴。学董、巨、二米者,多于远山浅屿用泼墨法,或加以胶,即无足观。
五、渍墨法。山水树石,有大浑点,圆笔点,侧笔点,胡椒点,古人多用渍墨,精笔法者苍润可喜,否则侏儒臃肿,成为墨猪,恶俗可憎,识者不取。元四家中,惟梅道人得渍墨法,力追巨然。明文徵明、查士标、晚年多师其意,馀颇寥寥。
六、焦墨法。于浓墨淡墨之间,运以渴笔,古人称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视若枯燥,意极华滋,明垢道人独为擅长。后之学者,僵直枯槁,全无生趣,或用干擦,尤为悖谬。画家用焦墨,特取其界限,不足尽焦墨之长也。
七、宿墨法。近时学画之士,务先洗涤笔砚,研取新墨,方得鲜明。古人作画,往往于文词书法之馀,漫兴挥洒,殊非率尔,所谓惜墨如金,即不欲浪费笔墨者也。画用宿墨,其胸次必先有寂静高洁之观,而后以幽淡天真出之。睹其画者,自觉躁释矜平。墨中虽有渣滓之留存,视之恍如青绿设色,但知其古厚,而忘为石质之粗砺。此境倪迂而后,惟渐江僧得兹神趣,未可语于修饰为工者也。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