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

小乘大乘无抵触

殊胜的上师,我恳请您教导一些可以揭示出小乘和大乘并无抵触的修持之道。你若能这样去修行,就不会觉得大乘和小乘之间、密咒乘和性相乘之间、或是因乘和果乘之间,有着任何矛盾抵触。以上即是有关重要建言的口诀,它与所有乘别都无有矛盾抵触。

鸠摩罗什大师详传(图文)

等到鸠摩罗什出生时,其母便顿时忘却天竺语。参学弘化菩萨心由于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因此全国人民都特别供养他们母子。因此,罽宾国王更加敬重鸠摩罗什,并以上宾之礼供养他。当鸠摩罗什十二岁时,母亲又携带他返回龟兹国。龟兹王还亲自前往温宿国,迎请鸠摩罗什母子回国教化。不久,鸠摩罗什的师父盘头达多,不远千里来到龟兹国。鸠摩罗什的名声不仅远播西域,也东传至我国。

玄奘 (饮誉天竺 留芳华夏)

[size=19pt]玄奘[size=11pt]高僧大德的故事加入时间:2007-12-2810:44:45点击:447曾经统治古代印度的戒日王向全印度发出敕命,命印度知识界、学术界、思想界、宗教界的一切有识之士,共赴曲女城,参加他亲自举办的无遮大会。这名中国僧人终于被整印度人所接受,成为来自异邦的佛教领袖。玄奘十岁时,父亲病故。他的哥哥长捷法师深知玄奘的远大志向,对他的决定表示赞同。在向法常学法时,玄奘一次向他提出了十个问题。这也并非玄奘的本意。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以非凡的领悟力受到赞誉。由于龟兹周围国家社会、历史的变化,大乘佛教声势日高,鸠摩罗什的思想中出现了和传统小乘之间的矛盾。“时龟兹僧众一万余人,疑非凡夫”,对鸠摩罗什“咸推而几敬之,莫敢居上”。鸠摩罗什是龟兹大乘佛教最初的传播者和推行者,他以对佛教经典的熟知和令人折服的雄辩口才,大力弘扬大乘,贬低小乘,使大乘一度在龟兹占优势地位。

阋墙之争

从前有一个老师,有两个学生跟随他,这位老师两脚有病,常常要麻木,很不舒服,因此他就叫两个学生随时...,一人...一只脚。不料这两个学生,平日相处都不和好,不是我讨厌你,就是你讨厌我,彼此间好像冤家似的。这个学生回来时,非常愤怒,为了报复起见,也立刻把另一学生所...的一只脚,用石头敲断了。这样的阋墙之争。是会把大圣的法典破坏的!

中国和尚与国外高僧学者雄辩十八天无人能敌

此举引起了小乘佛弟子的极大不满,最终导致了曲女城法会的召开。戒日王在大会一开始便与玄奘大师等诸师共同供养、礼拜会场上安置好的释迦佛像,然后传令各国王及一千多名声誉颇高、学识渊博的高僧以及五百余名声望学识非同寻常的婆罗门及外道并二百多名各国大臣依次进入辩论会场,其余僧俗大众场外就坐。玄奘大师一人高居论坛,一连十八天阔论雄谈,无一人能辩倒他,也没有人能改动《制恶见论》里的一个字。

佛经故事:失足青年皈依佛门 千部论主名传千古

龙树菩萨著述等身,被尊称为千部论主。龙树逃出王宫,反思此前经历,恍然醒悟,这才明白佛陀所说,贪欲正是痛苦之本、众祸之根,大凡败德丧身之事都因欲望而起,于是下定决心皈依佛门。龙树在龙宫中悉心诵读经典,获得极高成就,具足无生二忍具足。婆罗门被摔到地上,扭伤腰部,狼狈落败。由于龙树菩萨弘传大乘教法,与小乘部派佛学及婆罗门等教派产生激烈斗争

十界因果浅录(2)

佛即愍念,令开天眼,天上人间,无不精明,故称天眼第一。由是精勤,后获胜益。波罗奈国,一人出家,自誓不得应真,终不卧息,昼夜经行,三年得道。究心之法,念念现前,不容丝毫打失。禅堂者,自拈花以来,三世诸佛出生其中,十方菩萨应现其中,历代祖师发悟其中,今古行人精研其中。说此一事,三乘胆战,十地魂惊。浅者,凡入法门,谁云不信?

三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

故说,真实发出离心及菩提心,对学习大乘教法,具体到此处,对学习唯识义及三自性之染净因果观,实为必要前提。故此说出离心菩提心是学佛教证之必需前提,并且也是本文将要阐述之三自性中染净因果观,此一大乘唯识义理并希求正见修...根本保证。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1)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玄奘与皇帝们作者:太宗毛驴大约半年前,兴趣发作,又开始练习书法了,临的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这座碑就是在中国宗教史和书法史上有着赫赫威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皇帝雄文、高僧真经与书圣神笔使其流芳千古,而隐藏在碑背后的则是一段伟大时代里的曲折故事。北周易代为隋,于佛教亦是柳暗花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复兴。武德朝的佛教政策隋代佛教迅猛发展,成为广大民众相当普遍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