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

一个伟大的留学生

竟在那时候,却出现了一位声誉满天下,曾替中国争来无比荣耀的一个留学生!有人曾经这样歌颂过玄奘法师说:“在宗教界,玄奘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家;在哲学界,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史地界,他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在留学史上,他是我国最伟大的留学生;用今天翻译界的眼光来看,他是我国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翻译家。”

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略注

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略注阿罗汉者,小乘之极果。难提密多罗者,此云庆有。显扬,对法等诸论。师立量明大乘唯识之义,无一人能致难者。以贞观十九年返至长安,以所获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献于朝。事迹详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及《大唐西域记》等。释迦如来因地为大商主之名。有阿罗汉名难提密多罗,具八解脱、三明六通、无诤愿智、边际定等。尊者为阿罗汉之尊称。

仰止唯佛陀俯首礼太虚

绪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①这四句脍炙人口的格言,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泰斗,新佛教运动的巨擘──太虚大师的言教。纵观当今之佛教现状,不禁感慨万分,亦不由得想起民国时,曾于逆流中为扫荡教界腐朽,革新佛教,勇猛无畏,一往直前,奋斗不息的太虚大师。因与革命党人往来密切,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又作诗凭吊,故为清庭追捕,遂往普陀山避难。

佛陀学纲

平常所谓佛,是梵语佛陀二字的简称,意义是觉者,就像世间有学问的叫做学者一般。所谓现实主义,依佛陀学的道理讲,就是这些一切存在的事实,本来怎样就明白他是怎样,事实如何便还他如何。其次,现实主义又可以说是佛陀无主义的主义。

老师受欺

从前有一个老师,有两个学生跟随他,这位老师两脚有病,常常要麻木,很不舒服,因此他就叫两个学生随时...,一人...一只脚。不料这两个学生,平日相处都不和好,不是我讨厌你,就是你讨厌我,彼此间好像冤家似的。这个学生回来时,非常愤怒,为了报复起见,也立刻把另一学生所...的一只脚,用石头敲断了。这样的阋墙之争。是会把大圣的法典破坏的!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第十二章

因此不把菩提心作为教授中心善加修习,却追求其它事,努力妄想跨越次第。】以《入行论》为例,论中首先受律仪及菩提心,其次在学习六度中的静虑度时,才广说菩提心的修法。未四、以菩提心获得佛果之理是中观唯识大论所说以菩提心进道最终获得佛果之理,为大乘中观及唯识大论中所说。《大乘庄严经论·发心品》中,同样说到大乘的二十二种发心。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第二章

诸如此类,以大悲心为众生奉献生命的菩萨行,不仅是现在,长久以来一直勇猛修行。或被恶人追逐时,从金刚山坠落,以念诵观世音菩萨之力,不能损伤一根毫毛。或遭遇王难之苦,即将受刑而命终时,以念诵观世音菩萨之力,刀杖随即段段断裂。或者囚禁在狱中,手脚披枷戴锁,以念诵观世音菩萨之力,枷锁自然解开而获得解脱。观世音菩萨具足神通妙力,广大修持智慧与方便,在十方无量国土中,无处不现身。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第一章

第一章子二、修菩提心次第分三:一、修七种因果教授二、依寂天佛子着述所出而修三、摄义[1]【第二,修菩提心次第者,从大觉沃所传来者分二:一、修七种因果教授;二、依寂天佛子着述所出而修。今初】从阿底峡尊者传下来的菩提心修法,总共有两种:一、修习七种因果的窍诀;二、出自寂天菩萨《入行论》中自他相换的修法。为何要不远万里去印尼金洲岛依止金洲大师,求受菩提心的教授呢?

罗汉、菩萨、佛陀

是的,许多人对于罗汉、菩萨、佛陀的意义,不能明确的了解,甚至信佛多年的佛教徒们,也有捉摸不清之感。大乘的菩萨道,只有菩萨所行,不共小乘,所以称为一乘。小乘涅盘,是由断了我执──烦恼障而得,所以小乘的罗汉,若从解脱道的境界上说,相当于大乘的第七地或第八地菩萨。所以,中国人说的罗汉型,实在说成化身的菩萨比较妥当。

佛陀智慧的如实解读

佛陀智慧的如实解读作者:刘朝霞佛教,作为历史最古老、流传地域最广泛的世界宗教之一,在她长期的传播与一再的被诠释过程中,教主释迦牟尼一方面被罩上了层层光环,一方面他的本来面目似乎也愈发扑朔迷离。幸好有陈兵先生的新作《佛陀的智慧》面世。不过,虽然有此难度,值得作者欣慰的是,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佛陀的智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可以称得上对佛陀智慧的如实解读,而无解释不足或过渡解释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