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

晚清重臣李鸿章逝世

1901年11月7日,晚清重臣、“中兴元老”李鸿章,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临逝前,李鸿章力荐袁世凯,他在遗折中附片奏闻:“环顾宇内人材,无出袁世凯右者”。因而于李鸿章逝世当天,袁世凯即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标榜“自强”,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的民用企业。

古代中唯一除了皇帝之外被称为“万岁”的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万岁”一词在不同朝代不同情况下,所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按理说,万岁本该是皇帝的标配,可明朝却有一位外号叫“万岁阁老”的大臣,他又是哪里冒出来的大神呢?与彭时、商辂一同去面见皇帝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万安。正是因为这件事,万安多了个极具讽刺性的外号“万岁阁老”。

刘统勋:大清名臣,死后乾隆亲自悼念

刘统勋可是一步一个脚印,从秀才到举人,最后中的进士。而在刘统勋上谏之时,他已经是...事务大臣,可以说是为臣者之顶峰。因为刘统勋眼中揉不得沙子,只要被他发现,绝对严惩不贷。>1773年,刘统勋于上朝路上去世,享年75岁。乾隆悲痛不已,亲自上家悼念,并作挽联。此外,他还追授刘统勋为太傅,并赐谥号“文正”,这个谥号是古代文人做官的最高褒奖,是每个文人都梦寐以求的死后哀荣。>由此可见,刘统勋不失为清朝一代名臣!

世人皆知“刘罗锅”,但他的父亲刘统勋更厉害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刘统勋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一、人品端正、直言敢谏,曾经杠上张廷玉>刘统勋,山东高密人。>乾隆六年,刘统勋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向皇帝上疏参奏大学士张廷玉和尚书讷亲。刘统勋敢直接参奏二人,胆子不可谓不大。>乾隆皇帝认为刘统勋的奏疏,有利于两位大臣照照镜子,予以褒扬并将奏疏公开给众臣看,刘统勋由此名闻朝野。乾隆皇帝评价刘统勋的人品,"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

明代内阁权力为何那么大?有一项职权连过去的宰相都没拥有过

宰相制度发展到明代,换了个马甲成了内阁,从此相权和皇权交织在一起,皇帝的统治愈加独裁,内阁阁臣的权力愈加庞大。这里的权力不是像明代之前的相权,而是内阁权力有了天下第一大的皇权和天下第二大的相权,这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形成一个脱离所有人掌控的新兴权力部门,明代臣子以入内阁为尊为荣耀。

李鸿章又叫李中堂,中堂清朝时是什么官职?

看过清朝影视剧的人大都对「”中堂”这个称谓很熟悉,和珅、刘墉、李鸿章等都被叫做「”中堂”,可见中堂并不是平庸之辈可以当得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内阁大学士,在清朝时期为正一品官员,所以被称为中堂。中堂这个称谓最早在唐朝开始出现,唐朝时继续使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且设立多宰相制度,尚书省、门下省以及中书省这三个部门的最高首领就被称为宰相,宰相们商议朝政的时候都在政事堂,一开始政事堂设立在

曾国藩幕府、李鸿章幕府、左宗棠幕府大比拼,谁才是晚清最强集团

众所周知,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其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又组成了晚清最强悍的三大幕府。但曾国藩和李鸿章两人一辈子都没入值军机处,而左宗棠一度入值军机。左宗棠曾国藩幕府中官至督抚以上的有大学士两人分别是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和东阁大学士左宗棠。如果没有曾国藩幕府成员剿灭太平军,历史进程可能会被重写,如果没有左宗棠幕府成员平定叛乱,新疆的命运不堪想象。

索额图被拘禁后待遇如何?九条铁链加身,其状生不如死

康熙皇帝驾崩后,被尊谥为: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简称「”圣祖仁皇帝”。确实,康熙在对待安分遵法纳粮当差的百姓,比较宽厚,常讲爱民惠民之词,也注意善待大臣,保其善终。然而,一旦涉及君权,或是他认为产生威胁之时,可就不宽厚不仁慈了,甚至有时还不怎么英明。对待索额图一案,即系一例。一索额图,乃开国功臣、一等公索尼之次子,也是康熙帝的的亲叔丈。鳌拜擅权之时,索额图任一等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