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曾国藩兄弟五人,四人都为朝廷建功立业,为何老二却足不出户?

科举史上有「”五子登科”的佳话,对于一个家族来说这是一种至高的荣誉。如果五兄弟皆受皇封,其中二人同时封侯拜相,并先后同任两江总督,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是十分罕见的。这五人说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五兄弟。曾氏五兄弟,曾国藩最长,依次是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从湘军史上可以发现,曾氏兄弟除了老二曾国潢外,其他四人都是湘军的骨干分子,老三国华战死军中,追赠通议大夫、赏骑都尉大夫;老四

天京事变持续3个月,诸王自相残 ... ,清军为何袖手旁观?

1851年1月11日,38岁生日这天,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振臂一呼,建立太平天国,掀起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之农民革命运动。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而后分封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1月,大军攻占武昌,3月大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太平天国首都,正式与大清隔江对峙。同年6月,胡以晃、赖汉英西征,夺取长江中游广大地区,为天京建立起战略屏障。

攻陷天京的曾国藩,纵有自立之心,亦无自立之力!

清廷为了镇压叛军,不得不启用曾国藩和他领导的湘军,结果虽然剿灭了太平天国,却也让曾国藩立下了不世奇功。那么,曾国藩为何在局面一片大好之时,却解散了湘军,始终没有割据一方,甚至自立称帝呢?

1852年,一个清军小兵放了一炮,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走向失败!

晚清时期,洪秀全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势如破竹,几乎占领了近一半的国土。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一个小兵放了一炮,打破了太平军高层的内部平衡。9月11日,在长沙城郊的石马铺,太平军和长沙清军展开第一次血战,熟料清军总兵福成、副将尹培立、参将撒保等两千余人被歼灭,太平军直逼南门和小西门。有个清军小兵注意到了他,于是便向他开了一炮。正是这一炮,直中萧朝贵的胸膛。

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的遗言:临死不忘国恨家仇

1885年9月5日凌晨,被称为「”晚清第一硬汉”的左宗棠,在福建福州病故,享年73岁。左宗棠为官30多年,清廉自持,死后无余财,屋内仅有一帷帐而已。左宗棠的出现,有如晚清政坛的一律清风。《清史稿》夸他:「”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左宗棠爱民如子,一向以民为本,在担任封疆大吏时总是强调「”为政先求利民,民既利矣,国必与焉”。《清史稿》又夸他:「”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更重要的是,左

19世纪70年代清朝北京上色老照片,曾国藩孙女结婚照尤为珍贵

在19世纪,喇嘛指的是任何藏传佛教僧侣。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青铜雕塑和神圣的藏族祭祀物品,包括一个头盖骨杯。这是玉带大桥的早期照片,位于昆明湖西岸的北京颐和园。优雅的高拱桥是中国的传统设计。这座拱门被建造得足够高,足以让皇帝的龙舟通过。在特殊情况下,皇帝和皇后在昆明湖上经过这座桥。

湘军三个时期四位统帅,有三位是中兴名臣,但四人全都是湖南人

在湘军之前,清朝的部队无论是对外打仗,还是在和平时期,都是没有统帅这个名义的。所以曾国藩是实至名归的湘军统帅,不仅为官方承认,也为当时所广泛赞同,他既有实权又有名分,当之无愧真正统帅!当然,除了曾国藩之外,湘军中拥有的统帅意义的将领还有三人,分别是胡林翼、左宗棠、和刘坤一!

连洪秀全都怕的东王杨秀清:是如何做到权倾天国的?

太平天国的五王领袖之中:烧炭工杨秀清,穷苦农民肖朝贵,富家子弟韦昌辉,殷实的农户石达开,地位极低要数杨秀清,何以能一步一步上位权倾其余四王的东王?1844年年中,洪秀全和冯云山到达广西南部的贵县地区,卜居在客家的亲戚家中他们在这里想方设法传播新信仰。民团成为村寨生活的必要部分和正常现象。洪秀全自己这时回到了广东,正潜心于研究和写作。洪秀全由于生计依然无着,不久便离开广州又回到了广西。

左宗棠向外国贷款, 专挑高利,事后胡雪岩佩服得五体投地

左宗棠终于看不下去了,他请令出兵收复中国的新疆地区。虽然遇到了阻力,但左宗棠并没有放弃。左宗棠可是当年镇压了太平天国的头号功臣,保卫了大清的江山,机智多谋。但是左宗棠有办法,通过商人胡雪岩牵线,找外国银行借钱,自筹经费去收复新疆。可偏偏左宗棠借款,专找利息高的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