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婆罗门得道 很久以前,有四个婆罗门教士因为专心修道,所以得到一些神通力,能在天空自由飞行。这时,第二个婆罗门教士进来献石蜜,听到佛说:‘……谓法兴衰。’他一听就知道佛陀在说法,也急忙掩住双耳不听。这四个婆罗门教士一听就了解这句偈语的意义,当下心开意解,了解佛陀的意思,因此都证得初果。这四位证得初果的婆罗门,无不为他们以前的想法感到忏悔。
梵天之道 婆悉吒说∶「我所崇奉的道理,才是绝对正确,因为我能够出生梵天。这是我师父沸伽罗娑罗先生的主张,一定错不了。」颇罗堕也不甘示弱地表示∶「我信奉的道理,才是真理,惟有信奉它,才能出生梵天,这是我师父多梨车先生的主张,必定错不了。」他们一来一住,你问我答,各人都以自己老师的主张为正确,而不承认对方的观点,在一场激烈的争论中,双方都无法驳倒对方。
报恩方式 但是,在这群强盗里,有一位是个婆罗门的旧识。所以,他偷偷地去找婆罗门说∶「今晚八点左右,那群强盗要来偷袭你们,你还是趁早先暗中逃走。我念在以往的交情上,才来通知你,希望你不要让其他人知晓,但仍由你自己决定。」婆罗门听了老友的劝告,悲愤之馀,既不敢叫嚷,也不敢哭泣,只有暗中叫苦。
瓶沙王的刑法 某年,释尊住在王舍城的时代,瓶沙王祖先如何惩罚犯人呢?到了瓶沙王时代,惩罚罪犯的...,就是将他驱逐到国外。待国王离去後,一群修行者问佛∶「世尊,瓶沙王为何对於处罚人民的事,觉得惶恐呢?」佛说∶「诸位修行者,瓶沙王从过去以来,就对处罚百姓的事,觉得惶恐了。」接著,佛又旧话重提。事实上,国王无意处罚他。当时的名称国王,就是现在瓶沙王的前身。不久,婆罗门的妻子怀孕,满月时产下一个男孩。婆罗门目睹眼前的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释尊洞悉此事,为了救一个人,竟牺牲这麽多无辜的生命,国王的愚蠢、顽固与残暴,殊堪怜悯。当佛抵达东门城时,正好碰见婆罗门和国王一行人。那群提出残酷建议的二百位婆罗门,也都忏悔认错,皈依佛陀成为佛门弟子。
揭密!佛陀为啥还会有背脊疼痛之病?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当时的婆罗门力士就是提婆达多,而刹帝利力士则是我,因为起了嗔恚、贪财之心,所以愤而使其断命,之后数千年间皆堕于地狱之中,受烧煮之苦。今日我虽已成佛,烦恼漏尽,但因此业报,仍要尝受背脊疼痛之苦。”
佛祖和佛教 在他35岁那年,他终于想通了解脱人间痛苦的道理,创立了佛教。佛教就这样产生了。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他的弟子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佛教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同情不幸的受苦人,宣扬只要今世做了善事,来世就有好报;今世做了坏事,来世就有恶报。释迦牟尼的遗体火化以后,骨灰结成许多五光十色的颗粒,佛教把这种颗粒叫做“舍利”。今天,全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让自己时刻拥有一颗平实不乱的心 让自己时刻拥有一颗平实不乱的心从前,有个婆罗门教徒想弄一只野兽作祭品。于是,他们偷偷商量好一个圈套便各自散开,接着先后朝婆罗门教徒走去。第一个骗子过去对这位婆罗门教徒说:“我看你肩上背着的这条狗一定不错,它大概...死了不少凶猛的野兽吧!”这位婆罗门教徒只好将这只准备献祭用的牲畜放在地上,想把事情重新弄弄清楚。
释迦牟尼佛:甘愿把自己交给怨敌 (图文) 于是,众大臣抛弃国王,全部投降利红国王。利红便趁机统治了整个国家。当婆罗门醒来后,一心求死,准备到森林深处,在树干上吊死自己。都说大势部天生仁慈,肯定是他自己甘愿捆住自己,才能让婆罗门带走。利红将自己所拥有的军队、财物、宝库全部供养给大势部,在向大势部国王忏悔罪过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