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凡事要经历一番风雨

凡事要经历一番风雨在古印度的时候,常常发生干旱或是水灾,因此,老百姓们常常失去收成,过着饥肠辘辘的生活。有一位婆罗门,因为不堪看着大家总是饥饿的样子,于是他每天清晨都到神庙里去祈求大梵天为人间免去灾难,使人们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也许是因为他虔诚的原故,感动了大梵天,终于在一天清晨,大梵天来到了他的面前。

太子舍身投火 只为听闻正法

从前,阎浮提有个国王名梵天,国王的太子名昙摩钳,非常喜欢正法。太子就恭敬地接足顶礼,请婆罗门为他说法。太子遵循婆罗门的要求,挖成了一个大火坑。梵天国王和夫人、采女们都劝说婆罗门,要求用国城、妻子供养他,求他不要叫太子跳火坑。国王没有办法,只好通告全国:七天之后,太子就要舍身投火、求取正法,想见他的人可早些前来。太子听婆罗门说完这首偈语,就挺身往火坑里跳。

百岁老僧梦见文殊 放弃 ... 迎来高徒

途径大目犍连尊者故里,玄奘法师在此用餐,其后即有二百多名僧众和一千多信众,手持香花、幢幡、宝盖前来迎请,赞叹围绕,一直送到那烂陀寺为止。此时寺中已...寺众在门前等候欢迎,互相引见之后,大众相随入寺。那烂陀寺选出二十位善解经律、威仪整齐的中年僧徒,陪同玄奘法师去参见正法藏,就是寺主戒贤论师。在那烂陀寺所有僧众中,戒贤论师德行最高也最受人敬重。

佛的马麦之报

宿世的因缘一日,佛陀与五百位具足六神通的阿罗汉应婆罗门阿只达之请,前往接受三个月的供养。世尊食前祝愿后,因为佛陀的德行,难以下咽的马麦变成了美味可口的麦仁粥。当时我没有说佛陀应吃马麦,只说这些比丘们该吃,所以现在吃到的是麦仁,而你们附和的时候因说了佛陀与弟子们也应共同吃马麦才是,所以你们吃到的是麦糠。

佛说背痛宿缘

善自守护身、口、意三业,远离...、盗、淫等恶行,莫造妄言、两舌、恶口、绮语,不起妒嫉、不信因果之心一天,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来到阿耨泉水边,除了阿难以外,其他人都是具足六神通的大阿罗汉。

说与不说之间~阿含经故事

说与不说之间有一次,摩揭陀国的大臣禹舍婆罗门,到舍卫城竹林园拜访佛陀。这让我们联想到,现代媒体所宗奉的“忠实报导”。这类事件的报导,常常造成一些不良的模仿。从本则故事的对话来看,佛陀显然是不同意所谓“忠实报导”的,报导或转述与否,应当评估会有怎样的影响而定,如果明知道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的,就应当有所抉择,保持缄默才是。本则故事取材自《增支部第四集第一八三经》。

不要只是相信

不要只是相信有一次,一位名叫跋提的离车族人,到毘舍离城的重阁讲堂拜访佛陀。“跋提!因为心中起了贪念、愤怒的人,会被贪、怒所蒙蔽而起执着,这样,...人、抢夺、...、欺诳等恶行,就都做得出来。不但自己做了,还会教唆别人一起做。这样的人,是不是像陷于漫漫黑夜,一直受着无益之苦呢?”“跋提!这样,你们认为无贪、无瞋,是善还是不善呢?是有罪过还是无罪过呢?有智慧的人都会谴责还是称赞呢?”

能持子:供养独觉并发愿,出生富贵证不还

杰日婆罗门的妻子名为舍利,因此他们的小孩名为「舍利子」;德卫峡玛又称为「能持婆罗门」,故而他的小孩名为「能持子」。舍利子和能持子从小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同窗共读,互相鼓励帮助,很快就学会基本论典,完成学业。能持子后来娶妻成家,并成为引胜国王的大臣,经常往来于宫中,做很多事。能持子见到世尊,便生起无比的欢喜心,于是佛陀为他传授相应的法要,能持子当场证得不还果。

果嘎勒嘎比丘:假因毁谤圣者,堕无间狱受苦

果嘎勒嘎比丘听说这事,就前往顶礼迎请二位尊者住下来,并愿意供养他们一切资具。果嘎勒嘎比丘要他征求父母的同意,然而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只好顺从父母,暂时不出家。果嘎勒嘎比丘供养二位尊者许多年后,大施主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就在此时,果嘎勒嘎回到萨伽玛山,发现山中空无一人。于是,果嘎勒嘎到王舍城各处毁谤两位尊者。在裂如大红莲地狱的深处,他们看到果嘎勒嘎正受极大的痛苦。

向佛要钱

向佛要钱佛陀带领众比丘弟子,向善信居士大德乞食。一行人威仪严整,众人无不投以钦仰赞赏的目光;然而才刚刚转入一条小巷,情势马上有了戏剧性的变化──「此路不通!」一名其貌不扬的婆罗门伸出手指在沙地上画出一道凹线,瞪大眼睛直勾勾地望向佛陀。「不要!我不收!」婆罗门非常固执,毫不妥协;没有谁了解他究竟葫芦里卖些什么药。「如果是你的话,就姑且收下吧。」婆罗门点了点头,接过金子,满意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