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不要只是相信有一次,一位名叫跋提的离车族人,到毘舍离城的重阁讲堂拜访佛陀。“跋提!因为心中起了贪念、愤怒的人,会被贪、怒所蒙蔽而起执着,这样,...人、抢夺、...、欺诳等恶行,就都做得出来。不但自己做了,还会教唆别人一起做。这样的人,是不是像陷于漫漫黑夜,一直受着无益之苦呢?”“跋提!这样,你们认为无贪、无瞋,是善还是不善呢?是有罪过还是无罪过呢?有智慧的人都会谴责还是称赞呢?”
不要只是相信 有一次,一位名叫跋提的离车族人,到毘舍离城的重阁讲堂拜访佛陀。离车人跋提对佛陀说:“大德!我听到这样的传言: ‘沙门瞿昙会迷惑人的幻术,又通晓拐引术,会诱拐其他教派的门徒。’大德!这是真的吗?还是有人故意诽谤世尊的呢?我们不愿意诽谤世尊,特地来向世尊求证。”“拔提! >不要只因为那是多数人的主流观点,就信以为真不要只因为那是来自古老口传的吠陀,就信以为真;不要只因为那是来自有完整传承者的教说,就信以为真;不要只因为那是来自经典,就信以为真;不要只基于合乎逻辑,就信以为真;不要只基于合乎推理,就信以为真;不要只基于合乎理性思惟,就信以为真;不要只基于合乎深思所成的观点,就信以为真;不要只凭着教说者的权威与好口碑,就对他所说信以为真;不要只因为这位出家沙门是我的老师,就对他所说信以为真。跋提! 一件事只要做了以后,会有不善的、有罪过的、智慧者所谴责的结果,或者会有所执着,因而引发出无益之苦的,跋提!那就是应当舍离断除的。”接着,佛陀举了些明确的实例来说明:“跋提!人的心中如果起了贪,起了瞋,你们认为是有益呢?还是无益呢?”“大德!是无益的。”“跋提!因为心中起了贪念、愤怒的人,会被贪、怒所蒙蔽而起执着,这样, ... 人、抢夺、 ... 、欺诳等恶行,就都做得出来。不但自己做了,还会教唆别人一起做。这样的人,是不是像陷于漫漫黑夜,一直受着无益之苦呢?”“大德!确实是这样的。”“跋提!这样,你们认为贪与瞋,是善还是不善呢?是有罪过还是无罪过呢?有智慧的人都会谴责还是称赞呢?”“大德!那是不善的;是罪过的;有智慧的人都会谴责的。”跋提答。“跋提!心中不起贪、不起瞋的人,就不会被贪、怒所蒙蔽,不起执着,而能远离 ... 人、盗夺、邪淫、欺诳等恶行。不但自己远离,也会劝别人远离,这样的人,是不是常在安乐中受益呢?”“大德!确实是这样的。”“跋提!这样,你们认为无贪、无瞋,是善还是不善呢?是有罪过还是无罪过呢?有智慧的人都会谴责还是称赞呢?”“大德!那是善的;是无罪过的;有智慧的人都会称赞的。”“跋提!世界上的寂静善士,都是这样教导弟子的:应当调伏贪、瞋、痴、激愤而安住,贪、瞋、痴、激愤调伏了,身、语、意就不会因贪、瞋、痴、激愤而造业。”跋提听了佛陀这一番教导,大为折伏,因而对佛陀说,即日起愿意终生归依佛陀,为在家佛弟子。此时,佛陀再回到最初的话题,反问跋提说:“跋提!我可曾对你说:‘来!跋提!来当我的弟子吧,我是你的老师。“大德!不曾。”“跋提!所以,那些说‘沙门瞿昙会迷惑人的幻术,又通晓拐引术,以诱拐其他教派门徒’的,只是一些不动脑筋深思的沙门、婆罗门,对我不实诽谤的话罢了。”“啊!大德!这真是善巧的引诱,美妙的幻术啊。我殷切地期盼您也能以这样善巧的引诱,诱导我亲爱的族人,让我的族人,都能获得长远的利益与安乐。大德!如果所有的剎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都能听到这样善巧诱导,那么,所有的剎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也都能获得长远的利益与安乐。”“跋提!的确是这样的。跋提!不仅如此,所有的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民众也一样。即使是讲堂外的那些大树,如果能有思惟,也能经由这样的诱导而断除不善法,具足善法,获得长远利益与安乐的,更何况是人呢!”按语:佛陀教导跋提不能只是单纯的相信,不仅对传言,甚至于对理论、经典、师长,乃至于自己的禅思,都不可以据此全然信赖,一定还要以实际上行为的善恶表现、贪瞋痴苦迫是否获得彻底的止息来做检证,充分表现了佛教理性与务实的性格。详文阅:://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82.htm本则故事取材自《增支部第四集第一九三经》。庄春江 编着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