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夺取天下的畅想,北灭曹魏,东破孙权,刘备一统天下 雍凉地区蜀汉在北面攻取雍凉,并以雍凉为基地,蚕食魏国关中地区土地人民,荆州地区采取守式,东面防住东吴,并不时出兵骚扰魏国,拉扯魏国防线,这样等待时机,如曹魏境内发生大规模叛乱这样的的好契机,蜀国从雍凉,襄樊,东三郡三个方向出兵发动大规模灭国战争,这样天下指日可待。
三国里的这名将领,几乎每仗必败,却让孙吴恨了十八年 诗享书局原创文章三国鼎立之势还未形成的时候,各方诸侯手下都有几员大将,他们征战沙场,虽不说常胜,但也不至于每战必败。也正是因为他总能令对方折损大将,所以让别人恨他恨的咬牙切齿,尤其是孙权,因为他父孙坚便是死在了此人手中。此人名叫黄祖,是刘表麾下的将领,他也是东吴最憎恨的将领,然而东吴历经18年也未能灭了他,真是让东吴头疼不已。虽然一开始孙策吊打黄祖,可是一场仗打下来,孙坚的外甥徐琨被黄祖射死了。
孙策提拔的大将,身高一米九,手持宝刀立下头功,不幸溺水身亡 208年,孙权听从大将甘宁的建议,任命周瑜为前部大都督,再次率军西征江夏,讨伐仇人黄祖。黄祖命人将两艘用生牛皮包裹的蒙冲战舰,横截江面把守沔口,为了防止蒙冲战舰被江水冲到下游。董袭孙权的水军,大多身无铠甲,轻装上阵,结果黄祖军箭如雨下,江面被堵塞,使得孙权军徒增伤亡,难以上前。孙权的讨伐军得以继续前进,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吕蒙擒斩了黄祖的水军都督陈就。
三国史上的「 ”奇葩将军”,出阵必败,但每次都能斩 ... 一员大将 在《三国志》记载的正史中,有那么一员大将,不属于魏蜀吴任何一方,却影响了三国的前期历史。可以说,若此人早死,刘表也许会提前被孙权攻灭。更有趣的是,此人更以一人之力直接抗住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人的攻击。翻开《三国志》,并没有找到黄祖的传记,但在东汉末年各路英雄的传记中却又闪烁着他的身影,如孙坚、孙策、孙权、周瑜、程普、黄盖、韩当、周泰、凌统等。黄祖第一次出现是在191年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刘表的战斗中。
正史中最倒霉的五位三国名将,若非意外早逝,能否改写三国历史? 咱们今天就抽一点时间,来看一看三国正史中最倒霉的五位名将,他们不是意外早逝,就是被演义小说抹黑,以至于许多人都以小说为正史,为他们的死拍案叫好。事实上如果这五位三国名将如果不是意外早逝,其中有四位是可能改写三国历史的。
刘备兵败夷陵,指挥失误只是表象,和东吴四个方面的差距才是主因 刘备戎马倥偬的一生中,并不缺乏失败。但是每一次失败后,刘备很快就能东山再起,迅速满血复活,因而这些失败对刘备来说话不过是...生涯中的小挫折。唯有晚年的夷陵之战算得上刘备最大的一次惨败,不仅让他骤然从巅峰跌落深谷,摔了个体无完肤,而且他也因此忧愤成疾含恨而终,再也没有了翻盘的机会。
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如果是诸葛亮带队,能否战胜陆逊? 先亮答案,我认为即便是诸葛亮来了,也难以战胜陆逊,但是应该不会像刘备一样孤注一掷,元气大伤。就看谁先耗不住不攻自破,刘备和孙权打的夷陵之战在陆逊火攻之前,双方就一直处于对峙状态。说现实一点刘备打夷陵之战就是想要荆州的地盘,汗流了血流了无功而返这是蜀国绝对不能接受的,况且名义上还是为关羽报仇。
这三个经典故事,骗了我们很多年,真实的三国历史是什么样呢? 那么真实的三国历史中是怎么回事呢?当时的孙权为了试控曹操大军的虚实,所以乘船到曹操所在的水寨前面观看敌情,此时曹操也不太清楚孙权带了多少人马,于是下令用弓箭远程压制。孙权所乘坐的大船在看到曹操发射弓箭压制后,果断掉头回走,而此时曹操的弓箭手依然还没有停止射箭,所以整个大船上面不论前后都被射中了无数的箭头。
同为三国丞相,诸葛亮曹操扬名天下,此人却低调一生,甘愿做摆设 在世人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丞相往往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三国时期的丞相却是个例外,有的丞相大权独揽、成为实际掌权者,诸如曹操、诸葛亮;有的丞相毫无实权,只做摆设,比如东吴的低调丞相——顾雍。那么顾雍是怎么个低调?他为什么要低调?低调有什么好处?顾雍1.为人寡言,举动时当。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人。成年后任合肥县长,后来调到娄县、曲同、上虞等地,都有政绩。他任职丞相十九年,时间不短,但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