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

刘璋、刘表、袁术,假如成为其中一员,谁统一天下的的可能性高?

今天我们再来聊一下刘璋、刘表与袁术这三位大能,说实话这三位都是当时一方霸主,只是运气不太好,结局一个比一个惨,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可以从他们身上挑出一大堆的毛病。假如我们成为这三人当中的一员,谁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更高呢?可以说刘璋看似局势不太好,但是却是三人当中最为简单的开局。

三国乱世,其实都是那些当爹的偏心引发的

东汉三国时期,君主在立储的问题上经常陷入因为废长立幼而引发宫廷争斗的模式,深刻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可以说没有那些偏心的爸爸们,三国根本成不了三国了。如果说喜欢小儿子的是三国时代的某种时尚,那么袁绍的突出表现足以使他成为偏心界的代言人。我们不禁要感慨,正是有了那些偏心的爹,司马家才有机会吞食天下,但可能就是害怕重蹈这些偏心爸爸的覆辙,司马家又丢掉了半壁江山,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诡异。

演义中在官渡之战与袁绍暗通款曲的人是谁?极有可能是许褚

曹操在官渡之战取胜后,从袁绍帐下搜出了很多许都及军中诸人暗通袁绍的书信,而参与此事的军方人物,最有可能的许褚。似乎是许褚放水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此时已经决定投降袁绍,故意出工不出力。可谓前后判若两人,整个官渡零人头的许褚一下子斩了十数将,可见曹操焚书之举令许褚大为感动,决定以死相报。

董卓是如何一夜之间控制京师,摧毁四百年汉朝的?

董卓进京是一笔糊涂账,他夺权的具体过程,《三国演义》没跟大家说清楚,甚至《三国志》也没说清,好像就是一夜之间稀里糊涂的控制了京师。游戏三国志14里面的董卓形象:首先,第一个问题是,董卓是有意还是无意之间得以控制京师的?第二个问题,董卓凭什么能以三千兵力控制京师,难道京师都没有兵了?而士人集团的崛起,又归根于大将军何进的提拔。

定军山之战,夏侯渊为救张郃阵亡,事后张郃为何不降反升?

建安二十四年,定军山之战,刘备率精兵猛攻张郃,张郃作战失利,夏侯渊分兵一半去救张郃,结果被刘备军突袭...死。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然而,事后张郃并没受到曹操惩罚,反而给张郃升级了。夏侯渊死后,曹军群龙无首,于是,在军司马郭淮的建议下,退举张郃为主帅,张郃代理了夏侯渊的军职,曹操知道之后,专门从长安派使者授予张郃假节的权力。

演义中的公孙瓒让人忽视,事实上他的文臣武将不容小觑

公孙越率领一千骑兵援助袁术,公孙越奋勇当先,不幸被乱箭射中而牺牲。公孙续是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瓒和袁绍大战战败后被围困。然而公孙瓒不敌袁绍,田楷在追随公孙瓒的过程中阵亡。严纲深受公孙瓒信任,是白马义从的指挥。在袁绍大战公孙瓒时,公孙瓒的部将王门背叛,率领袁绍兵马攻打东州。在刘备看中赵云时,公孙瓒更是毫无割舍之情。公孙瓒手下虽然也有宗室人才能用,但大多才干不足。公孙瓒抛弃赵云,绝对是他本人的一大败笔。

从黄巾之乱到西晋统一:在历史地图中看三国版图的演变

三国时代,是中国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时代之一。传统正史观点认为,三国开始于公元220年。如果按照这种观点算,那么曹操、吕布、袁绍、刘表等人物都不能算为三国人物了,难免觉得不合理。人们理解的三国,并非是魏蜀吴三个国家,而是在东汉名存实亡之后的大分裂时代。而魏蜀吴三国则是诸侯兼并的结果。不过实际上,东汉早在黄巾起义之后就已经灭亡。

他是东汉最后一位战神级名将,百战百胜,可惜结局很惨,死于党争

曹操有一个谋士叫贾诩,此人号称三国第一毒士。关于他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年轻的时候,被举孝廉当上一个官,估计是嫌官太小,他就找了一个借口辞官回乡了。回乡的途中,刚好遇到叛乱的氐人,包括贾诩在内的数十人被抓获。就在贾诩眼看自己要被处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结果这些氐人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