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

家训二则——曾国藩

曾国藩曾国藩,原名子诚,字伯涵,号涤生。1853年,为对抗太平天国革命,奉命在湖南办团练,继而扩编为湘军。>曾国藩通学问,工文章,治家甚严,对儿子时以书信训示>>家训二则>>>>>>>>>一>咸丰六年丙辰九月二九日字谕纪鸿儿:家中人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尔当用油纸摹颜字之郭家庙,柳字之琅琊碑,元秘塔,以药其病。至道光壬寅十一月廿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尔于厚重二字须立志变改,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此人死后,留下了十六字家训,家人谨遵后,子孙后代能人辈出

曾国藩是我国晚清时期的一个颇具争议的精良政治家,然则,他对家人的训诫却可以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他曾留下十六个字的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留下的这份遗嘱,能够说,对他的子孙子女发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其子曾纪泽在曾国藩过世后承荫出仕,为我国的交际事业尽了一份力。所以,这也就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

一周荐书:「 ”百代家训之祖”,先讲一个「 ”溺爱”得惨的故事

《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中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后人称之为「”百代家训之祖”。其作者颜之推,南北朝时期人,其家族琅琊颜氏是魏晋百大门阀士族之一,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后代。曹魏乱世,颜氏出了几个两千石的大官,东晋时的颜含官至西平靖侯。颜之推就是颜含的九世孙,颜氏家族繁盛一直延续到唐宋。唐朝学者颜师古,就是颜之推的孙子。书法家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壮烈牺牲的常山太守颜杲卿,也都是颜之推的后代

中国历史上先圣先贤们家训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下篇)

中国古代的先圣先贤们是如何教育出来的,他们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又是什么?(下篇)1、彭端淑:耐心。彭端淑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历任吏部侍郎、顺天府乡试同乡考官等职,一生注重振兴教育,培植人才,整顿吏治。彭端淑主张要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而且要循循善诱、充分细致。最著名的就是那篇流传甚远的《为学》。《为学》的原名其实是《为学一首示子侄》。

安溪李相国生前报效国家 身后家训传世

贤良祠中的李光地塑像李光地天资聪颖,于康熙九年(1670年)考中进士,殿试排名第五,不久后任职翰林院编修,从此开启了仕宦生涯,最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等同于相国,人称「”安溪李相国”。李光地在朝为官近50年,几经沉浮,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宝岛台湾省、治理河患等方面卓有贡献,康熙皇帝称赞说:「”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三藩之乱期间,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反清,控制了福建地区。此时,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