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那个真的“我” 每个人都想认识自我,但要认识哪个“我”呢?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既非同一人,亦非另一人”。小沙弥搔搔头,若有所悟,高兴地说:“我明白师父的教化了!刚才那个在菩提树下走动的人只是刚才的你,而不是此刻的你。”所谓自我,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应该有一个真实的我,生命的追寻必须能“契合”这个真实的我,才算圆满。禅,就是要在众多的我中,帮你找到那个真的我。
不可思议的轮回 正是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们来到一座大庙前。和尚师父听值班和尚要自己击鼓,也不好推辞,就用力击起鼓来,那沉沉的鼓声,在寺院回荡。老牛就给这大庙里的住持报梦。将牛挖起时,牛皮还完好无缺,员外让人把皮剥下,捐到大庙做了个鼓。如果他这世能修成,那师父你也是功不可没的,师父可要严加管教。
持戒,是能光大佛教的法门! 这时,她的感情已到了不能控制矜持的时候了。在当时印度的法律,有这样的规定,人犯了罪,可以用钱去赎,就能免刑了。她的父母把钱送到官府去报告,国王知道了这件事,受了很大的感动。她说,她很对不起小沙弥,为了她的不良行为,害死清净的修行者,如果她能做些对他以及对佛教有利益的事情的话,无论怎样困难,也乐意做的。持戒,实在是能光大佛教的法门!
拥有这四种放,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小和尚又不解了,急着问:“龙柏好好的,为什么弄倒?”师父笑着挥挥手:“你们能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小沙弥三次发愿又退心 遭老和尚当头棒喝终开悟 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小沙弥虽然感到莫名其妙,但仍照老和尚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面。小沙弥赶快回头,看到老和尚严肃的面容,吓了一跳!小沙弥就这样反覆地发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时,老和尚又用很严厉的态度对待他。
佛教寓言:不要把心儿给丢了 不要把心儿给丢了一个小沙弥刚吃完一只山杏,准备把杏核随手丢了时,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对小沙弥说:“果核是树木的心脏,不要随手丢了,要把它播种在适宜的泥土里,唤醒一个涅槃的再生梦。”老方丈听后,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喜悦,他对小沙弥说:“树木的种子可以轮回树木再生梦,人生的种子也可以涅槃人的梦想和愿望,你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种子吗?”
佛经故事:阿难世世护持世尊 阿难世世护持世尊在久远劫前,有一位老师父带着一群年少沙弥在一间古寺里修行。他的教法很严厉,严格要求沙弥要精进用功,勿自我放纵、浪费时光。年轻的沙弥很感恩,更加专心精进、深入经藏。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告诉弟子:“当时的沙弥就是我,而那位长者就是现在的阿难。阿难生生世世都护持我,我则引导阿难入正知见,这都是因为过去种种好因缘的结果啊!”
佛教寓言:向石头道歉 老法师了解情况后,对小沙弥一句教训的话也没有,就张罗着在供品里找出些布料并亲自带着小沙弥去给那农妇赔礼道歉。在半路的山坡上,老法师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腿上也摔得出了血,小沙弥扶起法师后,狠狠地朝地上的石头踢了几脚,还想抱起来摔它。老法师先是念声阿弥陀佛,然后对小沙弥说:“石头本来就在原地,它又没动,是我不小心踢到它的,一点也不怪它啊,这次磕绊是我自找的,理应向石头道歉的。”
佛经故事:不要轻视任何一人 即使是小沙弥,也不容轻视阿育王朝是印度史上的黄金时代。有一天,阿育王与大臣们出巡,途中遇见一位小沙弥,虔诚的阿育王很想向他礼拜,可是一想到后面有众多大臣跟随,就觉得自己堂堂一个帝王,在众人面前向一位小沙弥顶礼,实在有失威严。然后,小沙弥拉着阿育王的手说:“请大王也不要向别人说我能从小瓶子进出的事啊!”阿育王看得目瞪口呆,当下豁然顿悟:即使是小沙弥,也是不容轻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