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有因必有缘 人与人,有因必有缘>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否和对方结了好缘。佛陀常常教导弟子要时时与人结好缘,曾讲述了一段他与阿难的往昔因缘,希望弟子重视因缘,多结善缘。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告诉弟子:「当时的沙弥就是我,而那位长者就是现在的阿难。阿难生生世世都护持我,我则引导阿难入正知见,这都是因为过去种种好因缘的结果啊!」人与人间的相处,有「因」必有「缘」。
六祖坠腰石 六祖坠腰石>六祖,即中国禅宗法系第六代祖师,名慧能,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唐僧玄奘之后的一个很有影响的和尚。坠腰石,据说是他当年求师五祖,初入寺庙做舂米役工坠在腰间借以助力的一块石头。五祖非但不怒,更加喜形于色,又立即取出一银针插在一块冬瓜皮上,着小沙弥追赶慧能,交付于他。明代诗人王瀚在一首题为《坠腰石》的诗中赞道:块石绳穿祖迹留,曹溪血汗此中收。至今,这块麻灰色的坠腰石,仍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五祖寺内。
夜静花香 第二天一早,还没等法师找他,他就欣喜若狂地抱着那盆花一路招摇地主动找上门来,当着众僧的面大声对法师说:“您送给我的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清香四溢、美不胜收。可是,一到早晨,它又收敛了它的香花芳蕊……”>“哦,原来是这样啊,”法师以一种特殊的口吻说,“老纳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吵闹着炫耀一番呢。”
化干戈同往生 他必须随时保持水盆和手巾干净以便待客。小沙弥一看不得了,闯祸了,扁担一扔,逃到五台山总持寺。到中午时候,这时张浚的部下从五台山经过,有一小兵一上法堂,看到和尚坐在那里,张弓搭箭就要射他。和尚就把二十年前这段公案讲了。于是小兵立地而化。
活着,要顺其自然 活着,要顺其自然>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所以,顺其自然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惟俨禅师这才颔首赞许道:“小沙弥说得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应该听其自然,不要执着,这才是修行的态度。”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造物主给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天性,你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把自己的天性发挥到极致。人活着必须顺其自然,依照不同的能力和兴趣,得到不同的成功和成就。
小沙弥的修行之路(图文) 在一个古老的道场,有一个小沙弥,他常年跟随长老修行,侍奉其左右,彼此情如爷孙一般,而长老对他的修为也很满意。小沙弥并没说话,良久:师傅,我很早就听过很多这样的佛语,但您能用您自己的修行所得体会来教我吗,怎么修行,怎么传承佛法呢。就这样,小沙弥面壁去了。
追寻那个真的“我” 每个人都想认识自我,但要认识哪个“我”呢?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既非同一人,亦非另一人”。小沙弥搔搔头,若有所悟,高兴地说:“我明白师父的教化了!刚才那个在菩提树下走动的人只是刚才的你,而不是此刻的你。”所谓自我,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应该有一个真实的我,生命的追寻必须能“契合”这个真实的我,才算圆满。禅,就是要在众多的我中,帮你找到那个真的我。
小沙弥开悟 有一位小沙弥,从小就立下了修行成佛的宏愿。可是,他总是想不通,自己投身佛门已三年,师父既不教诵经,又不让拜佛,总是叫自己上山砍柴。一天,小沙弥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可他脑子里总想着怎样悟道。突然一只罕见的动物来到了他的眼前,小沙弥好奇地问:“你是什么动物,叫什么名字,怎么长得这样奇怪?”
把心安顿好 不要去提前预支明天烦恼 寺院里新来一位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冬天来了,小沙弥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师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让树躺下来。师父挥挥手笑道:“你们能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菩萨敲钟 菩萨敲钟从前有一个小孩子,从小就被家人送去寺院做小沙弥,小沙弥虽然听话也算乖巧,但是就是有时脑袋有点不灵光。小沙弥每天这样拜着观世音菩萨,他的老师父也很慈悲,怕他偷懒,每晚都会辛苦地在一旁打坐监督他,等到一柱香快烧尽时,老师父就会敲钟提醒小沙弥,拜完这一拜就可以去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