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 徐光启徐光启,中国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四十一年,力主以西洋历法修正旧历,遭守旧势力反对,托疾离朝,自购田地,屯垦天津。天启间,遭阉党排陷,告病闲住,从事农业科学的研究和《农政全书》的编写。五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六年病卒。赠少保,谥文定。主要著作有《农政全书》60卷,并有《崇祯历书》、《测量法义》、《勾股义》、《九章算法》、《徐氏庖言》等,多收入《徐光启集》。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专著。它全面系统地总结和记述了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是一部杰出的农艺学和工艺学文献。上编记述了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食品加工、制盐、制糖等;中编包括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榨油、造纸等;下编包括五金开采及冶炼等。
三饷 三饷,(中国明末加派的辽饷、剿饷和练饷三项赋税的合称。②剿饷为镇压农民起义的费用,主要也征自田土。原议只征一年,实际上从崇祯十年起,直到十三年才被迫停止。三饷的加派反映了明末统治的...,十段锦法使已经激化的社会矛盾更趋尖锐,并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朝统治者入关后,曾下诏蠲免三饷,但没有认真实行,特别是辽饷中的九厘银,不久即被编入《赋役全书》,成为田赋的正式份额,终清一代,再未蠲除。
南明 南明,中国明王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一些地方性政权的统称。时南京之明残余势力议择君以定南都,然后挥师北上。清顺治二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隆武政权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崇祯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离南阳获罪,弘光时获释。南明最后一个政权覆灭。
这位有可能挽救大明王朝的人,他死后仅六年大明亡 孙承宗熟悉大明王朝陈旧了权要轨制,不做太多注释放下一切权力,因为在孙承宗眼中,权力、信用、金钱都是不主要的,为国为民不忘大义才是最主要的。他的死彰显了他的品质,也露出了明王朝的陈旧与衰败,在其身后六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煤山,大明王朝消亡。天启皇帝赞成了,此后孙承宗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
李自成打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凭据现有史料的记载,李自成在兵临北国都下后切实给崇祯提出了三个前提,并言明只要崇祯赞成这三个前提,他就立时退军,李自成提出了什么前提呢?三个前提说开了,其实就是要地皮,要名分,要军饷,假如这个是李自成真心的要求,解说他其时有或者并没有做好争取整个世界的筹算,但这些或者拯救北国都的前提崇祯又为何不准许?前人素来都是遵循祖宗之法,怕是崇祯有心准许李自成的前提,也会有人拿出这条祖训来强制他拒绝吧!
崇祯亡国时竟然最怀念魏忠贤?明代大宦官魏忠贤实际上是治国好手 所以从下层长大的魏忠贤,比起朝堂上其余大臣,对于公民疾吃力有更深刻的体味。别看魏忠贤是个寺人,可是手腕硬起来那没人不害怕。满朝文武百官都知道魏忠贤的手段,并且只要魏忠贤要干的事,没人可以阻拦。所以对于国度的成长,魏忠贤比皇帝还积极。所以明熹宗死前曾经拜托崇祯皇帝,要留下魏忠贤而且委以重任。然则崇祯皇帝只看到了魏忠贤的瑕玷,无视了这些长处。
历史上的今天4月25日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 1644年4月25日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明十三陵的西南部鹿马山山麓有一座十分荒凉的陵墓,除了建有一个快要倒塌的石碑外,别无它物。惶惶不安的崇祯急忙召集重臣,询问对付李自成义军的计策。但崇祯生性猜疑心极重,在袁崇焕屡立战功的情况下,将其处死。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的义军在隆隆的炮声中攻城更急。25日凌晨,崇祯帝登上钟楼,鸣钟召集百官,但无一人前来。三天后,人们在寿皇亭发现了崇祯的尸体。
历史上的今天4月25号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 1644年4月25日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在372年前的今天,1644年4月25日,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八月即帝位,改明年为崇祯元年。该陵之简陋,甚至使前来参观定陵地下宫殿的人都很难相信这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的陵墓——思陵。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的义军在隆隆的炮声中攻城更急。25日凌晨,崇祯帝登上钟楼,鸣钟召集百官,但无一人前来。三天后,人们在寿皇亭发现了崇祯的尸体。
历史上的今天10月2号:1627年明信王朱由检即帝位 明思宗朱由检,明朝末代皇帝,明光宗第五子,熹宗之弟。明思宗朱由检,汉族,大明第十七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天启二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于1622年被哥哥朱由校册封为信王。登基称帝明熹宗于天启七年八月死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时年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