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专家点评] 清康熙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

[专家点评]清康熙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口沿)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底足)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盖)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双龙戏珠纹将军罐(细部)器形硕大、直口、短颈、圆腹下敛至底微外撇、圈足、足跟宽,周边现火石红,砂底。

[专家点评]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花觚

[专家点评]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花觚另面底足口沿细部细部细部细部细部凤尾尊这种造型的瓷器在早清三代十分常见,尤以康熙朝为多。但是如果从工艺美术以及美学观念来衡量,则康熙朝青花山水人物才是最具欣赏价值、最有余韵、也是最能体现熙朝青花器精妙的文饰图案。它集中体现了清代早期陶瓷彩绘工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清早期山水画、人物画的艺术成就以及当时的文人情趣。

[专家点评] 清康熙五彩魁星踢斗笔筒

[专家点评]清康熙五彩魁星踢斗笔筒背面底足内部魁星踢斗底足细部诗文细部款印这是一件康熙五彩笔筒,器呈筒形,腹径稍收,玉壁底,底心着釉。主题文饰是开窗“魁星踢斗”,人物“顶天立地”,配以诗句:“云路那堪双着脚,月殿争看独点头”。是典型的康熙五彩器。“魁星踢斗”这种图案在晚明的瓷器上就已经开始出现,但更为大量的是在清康熙朝。

[专家点评] 清康熙蓝釉描金笔筒

[专家点评]清康熙蓝釉描金笔筒底足修胎清代康熙一朝文事颇盛,读书、做学问成了风气。康熙朝笔筒一改前明器型较大,变化多样之形制而渐趋定型,通常见到的多为大口的笔海和小口的笔筒。早期笔筒一般口径稍宽,底径稍小,也有撇口造型的。晚期向雍正过渡,转角起圆,底足平,中心稍下陷。以诗文书画作为瓷器装饰的手法康熙朝常用,一般有“后赤壁赋”、“岳阳楼记”、“藤王阁序”等等,到乾隆朝则多用动物、花卉图案。

[专家点评] 清康熙 青花书“孔庙碑文”笔筒

[专家点评]清康熙青花书“孔庙碑文”笔筒清康熙青花书“孔庙碑文”笔筒(底款)清康熙青花书“孔庙碑文”笔筒(底书字)清康熙青花书“孔庙碑文”笔筒(底细部)清康熙青花书“孔庙碑文”笔筒(底细部)清康熙青花书“孔庙碑文”笔筒(口沿)清康熙青花书“孔庙碑文”笔筒(口沿)该笔筒高约14.3厘米,口径直径11.4厘米,底圈直径11.3厘米。外壁一周满书青花文字为饰,内容为“大成文宣王廟碑。”

[专家点评] 清康熙五彩花篮纹图盘

[专家点评]清康熙五彩花篮纹图盘细部花棱边、板口、浅壁、广底圈足。外底印花瓣纹,板沿锦地上开光四组,内分别绘琴、棋、书、画;盘心绘盛满鲜花的花篮,各式花朵竞相斗艳。(花篮图始创于明代宣德,流行于嘉靖、万历,盛名于清代康熙,以民窑多见,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红、绿、紫、黄色等色彩绘,再经低温烘烤而成。

[专家点评] 清 楠木康熙算术桌

[专家点评]清楠木康熙算术桌在历代皇帝中,康熙可称的上是极少几位能文能武、博学多识具有多种才华的开明君主了,他统治时期与乾隆时代被人称做“康乾盛世”。康熙除了钻研汉学典籍外,还对天文学、几何学、静力学以及西洋乐器等都充满了兴趣并刻苦学习。在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张康熙御用读书桌,就是康熙好学的最好证明。这张康熙专用算术桌可谓家具中较为奇特的一件了。

[专家点评] 清康熙 青花花卉纹杯

[专家点评]清康熙青花花卉纹杯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杯(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杯(侧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杯(里内)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杯(底款)这只清代康熙早期的青花花绘纹杯高4.9厘米、口径8.6厘米,酱口边,口沿外撇,斜弧腹,圈足。杯底釉下青花双圈六字干支民窑款“大清丁未年制”——亦即康熙6年。此杯时代特征显著,又有明确干支纪年款,是较为珍贵的康熙早期民窑青花制品的断代标准器。

[专家点评] 清康熙 五彩花卉纹碗

[专家点评]清康熙五彩花卉纹碗清康熙五彩花卉纹碗(侧面)清康熙五彩花卉纹碗(侧面)清康熙五彩花卉纹碗(底款)清康熙五彩花卉纹碗(底足)这件康熙五彩花绘纹碗高3.9、口径14.8厘米,斜弧腹较浅,至口沿微微外撇,腹内壁口沿下饰带状五彩花卉纹一周,中腹部一周空白。上下分别以两周青花弦纹承隔,内底双线弦纹之中绘四朵盛开的折枝牡丹,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绿彩为叶子,矾红和黄彩为花朵,可谓花繁叶茂。

[专家点评] 清康熙祭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

[专家点评]清康熙祭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清康熙霁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底足)底足墨书文字清康熙霁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藤王阁金彩文字藤王阁这件器物俗称花觚,正式名称叫凤尾尊,是纯装饰用器。清代早期广泛流行,康熙朝最多,乾隆朝渐趋式微,乾隆以后基本消失。在中国正统文化之中蓝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历来帝皇用以礼天祭祖的。清代康熙皇帝重文事,因此康熙朝陶瓷器流行采用中国古代故事、诗文书画的形式来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