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

孙权手下为什么没有顶尖的谋士?四大都督倒是智勇双全!

但却有一个怪现象,孙权手下好似没有一个特别出名的谋士。是孙权手下没有谋略人才还是我们被某种假象所迷惑呢?孙策临终把江东交给弟弟,并说,举贤任能,使其各自尽心尽力,以便保卫江东,这是孙权的强项。孙权的四任都督都是文武双全之人不过,以上四人好像并没有多少有名的智计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倒是东吴的四任都督好像都是个顶个的智谋之士。

揭三国九大被低估的人才:蒋干居首

且看正史中那些被低估的人才。蒋干明知周瑜不是可以以名利言语打动的人,但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方面是因为寄人篱下,不得不为之,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被称当世名士的周瑜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周瑜确实是如演义中所写的,一听蒋干来访,就知道了他的来意。便带着蒋干巡营一周,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志愿。

孙权用土把大臣门堵上,大臣用土把门从里堵上,这君臣唱的哪一出

江东英雄孙策被仇人刺...,在临终之前,把江东基业托付给弟弟孙权,并且告诉他「”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张昭传》则记载,孙策担心孙权不能胜任,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并嘱托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无独有偶,刘备在白帝城临终前托孤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两相比较,历史背景和托孤场景几乎一模一样。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少年时勤奋好学。

同为三国丞相,诸葛亮曹操扬名天下,此人却低调一生,甘愿做摆设

在世人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丞相往往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三国时期的丞相却是个例外,有的丞相大权独揽、成为实际掌权者,诸如曹操、诸葛亮;有的丞相毫无实权,只做摆设,比如东吴的低调丞相——顾雍。那么顾雍是怎么个低调?他为什么要低调?低调有什么好处?顾雍1.为人寡言,举动时当。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人。成年后任合肥县长,后来调到娄县、曲同、上虞等地,都有政绩。他任职丞相十九年,时间不短,但是无

东吴虎将​甘宁,​为何在江东被排挤,原因其实很简单

甘宁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虎将之一,关于甘宁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要说「”百骑劫曹营”了,据《江表传》记载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不久再次率40万大军南下兵指东吴的...要塞濡须口,孙权得知曹操入侵的消息之后立即率兵前来抵御。当时甘宁为东吴大军先锋,孙权密令甘宁挑选百余名勇士夜袭曹操中军大营,这一战甘宁斩...曹兵数十人并且使曹营受到了惊扰。事后孙权盛赞甘宁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由此足见孙权对甘

暗黑版成人童话:孙权劝学的真相

史书记载,赤壁之战后,孙权突然找来两位年轻将领,也就是偏将军吕蒙和讨越中郎将蒋钦,劝他们读书。孙权就循循善诱,说你们再忙有老大我忙吗?前两年去孙权故里龙门古镇参加活动,我也强烈建议活动主办方可以给孙氏后裔小朋友们讲讲孙权劝学的故事,主办方也觉得相当恰当。当时,赤壁之战刚刚结束没多久,孙权整合好了内部,将张昭一伙人打入冷宫,并踌躇满志,想要与刘备紧密联合共图曹操。

他是「 ”砖家”鼻祖:一直被打脸,从来没对过,为何却能位极人臣

东吴首席谋士张昭敬请关注头条号「”小编余墨读三国”,持续收看精彩文章公元208年春天,孙权召集文臣武将开会,商议讨伐江夏太守黄祖,为父亲孙坚报仇。第一个发言的是文臣之首张昭,他说:「”居丧(孙权的母亲吴太夫人于前一年十月去世)还不够一年,按规矩不能动兵。”很快,主张不出兵的张昭就被打了脸——在周瑜、吕蒙、甘宁等将领的鼓动下,孙权发十万大军攻打江夏。黄祖迅速兵败,逃跑途中被甘宁一箭射死,又枭了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