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的故事:其出使西域有何意义?为何说他是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张骞通西域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里程碑,太史公用“凿空”以示张骞开拓之功,此后“西北国始通于汉矣”。张骞第一次以汉朝使者的身份,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历史上称这次出使为“凿空”。张骞因此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张骞出使西域,不是他个人的愿望,而是当时西汉王朝政治上的要求。这次出使西域,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谁乘车马谁乘槎 谁乘车马谁乘槎出使西域与西洋,谁乘车马谁乘槎?此类青花瓷片上一般描绘着一人乘坐小筏的图案,这类纹饰在陶瓷界统称为“张骞乘槎”。而槎为木筏、木船,跋涉在这些地区,乘坐的应该是车马,何以用槎?我认为,明代永乐以后民窑青花瓷上的“乘槎”图中真正的乘槎人是郑和。这些改造过的船,每艘长126米,宽51米,舷高12米,九桅12帆,它就是郑和下西洋乘的“槎”。
像镰刀不是镰刀,3000年前城固人造这些青铜器干嘛的? 城固,位于陕南汉中市,是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乡。城固老城,是整个陕南地区保存比较好的老街区的城市。城固也因此成为陕南仅有的两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日,城固县博物馆新馆开馆,小编第一时间前去参观。叩古宝山城固的宝山商代遗址考古发掘最近获得突破性进展,房屋遗址及大量出土的陶器、骨器、青铜器等文物,证实了汉水上游地区早在夏商时期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活动区域。
轻松读史之大唐(202):西游记——一个偷渡团伙的故事 接下来一年多时间,他继续全力以赴推动着大唐王朝的扩张。东边,持续对高句丽作消耗性攻击。根据方位推测,从巴蜀继续往西南方向走应该能到这个身毒国。历史规律是很厉害的,汉武帝想干的事,到唐朝时又因为差不多的原因被拣起来继续干。下一步双方的对抗在所难免。所以现在你知道:《西游记》里孙猴子嚷嚷什么‘大唐钦差、通关文牒’,通通是唬人的。玄奘同学一行,根本就是个偷渡团伙。
张骞两次被抓,却都能逃脱,这个匈奴女子功不可没 两人没有反抗,被匈奴骑兵从河西走廊,一直押解到匈奴王庭,路程有1000多公里。匈奴单于也想从张骞身上套出汉朝的情报,于是积极策反他,还安排了一个地位颇高的匈奴女子嫁给他。张骞单身了快30年,欣然地接受匈奴单于的好意,可是依旧对汉朝情报一字不漏。这种日子过了十年,在匈奴妻子的帮助下,张骞成功出逃。张骞原本已经放弃希望,没想到又被那个匈奴女人救出,并且逃走。张骞虽然发达了,但是对他有大恩的匈奴女子却享受不到。
「通鉴中国1000年」之七十四:霍去病 陛下登基的第一个年号应该称为建,第二个因出现长星而应该称为光,第三次则是狩猎得到麒麟,应该称为狩。次年,也就是公元前121年,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骑兵一万,从陇西出兵,北击匈奴。按计划,公孙敖与霍去病两支大军分两路攻入匈奴境内,会师后再继续前进。一路之上连战连胜,最终俘获匈奴小王七十余人。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增加食邑五千户。
拒绝张骞的大月氏国,却转头去欺负了印度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开挂的印度系列/周五更新/杨清筠(撰文)|**年前(这个数字是个秘密),筠蛋同学读初中的时候,历史课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大月氏”和「”冒顿单于”,因为这几个字看似简单,正确读音却与大众所知的读音大相径庭,了解正确读法之后显得非常有逼格,所以一定要牢记。只可惜历史老师不是对着我偷偷讲的,整个年级都知道且都跃跃欲试以此...,筠蛋失去了在小伙伴面前充当渊
秦汉时代中国就有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可以说条条大路通长安 当今时代,铁路是一个国家的交通命脉。开辟便利的交通网络不仅可以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还能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秦汉时代,中国古代的大帝国初步形成,因此需要大规模建设交通网络,这些交通网络不仅在秦汉时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还对未来的2000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十个历史冷知识(关公从来不用偃月刀,古人早就戴眼镜...) 有些传来已久的东西,我们本能的以为它应该就是这样,但是翻开厚重的古册,却发现在历史上,它却是另外一种我们完全没有见过的样子,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历史冷知识,每一个都会让你惊掉下巴:1、关羽从来就没有用过青龙偃月刀惊奇指数:★★★★★关羽出生在汉末三国时期,而偃月刀的出现最早追溯到是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