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釉下五彩 醴陵釉下五彩清朝末年,中国封建社会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因此,醴陵釉下五彩的烧制成功,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清亡后,军阀混战,1918年,湖南瓷业公司毁于兵火,仅仅出现20年的醴陵釉下彩瓷,自此开始停烧。现在醴陵釉下彩瓷,已经有100多种不同色相的色彩用于釉下装饰。工艺成熟使醴陵釉下五彩能够表现多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瓷画。
清代广彩瓷器 清代广彩瓷器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织金彩瓷的简称,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著称。清代雍正年间,随着中国对外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扩大,各类瓷器从广州出口增多,为了适应外销市场需要,江西景德镇部分釉上彩绘瓷器移至广州加工生产。景德镇釉上彩瓷在这里与当地的烧青艺术相结合,并根据欧洲市场的来样来稿,融合中西,使得釉上彩瓷出现新的装饰形式,成为早期的广彩瓷器。
浅说广彩瓷器 浅说广彩瓷器“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以其“绚彩华丽,金碧辉煌”而闻称于世,深受欧美等国喜爱和欣赏。广东省博物馆历来十分重视对“广彩”的征集和研究,迄今已收藏自雍正以来各时期“广彩”瓷器百余件套,是国内“广彩”瓷收藏最多的博物馆。同治广彩锦地开光人物花瓣口瓶为该时期典型器物之一。
明代五彩瓷的釉上黑彩的讨论 明代五彩瓷的釉上黑彩的讨论(一)黑彩的源流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认识到某些天然矿物如铁矿石、赭石、瓷土等,可以在陶器表面作赭红、黑与白等彩色,描绘各种花纹。这表明,景德镇窑的黑彩及黑彩罩绿的兴起,很可能是受宋元磁州窑绿釉黑花瓷的启发。(四)断代上的重要意义有不少博物馆的专业人员以为,“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
珍稀的红绿彩古瓷 珍稀的红绿彩古瓷历史发展到宋代,中国的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繁荣,特别是陶瓷制造业达到了高峰。在这些民窑新品中,我以为特别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是磁州窑所创烧成功的红绿彩瓷器。红绿彩瓷属于釉上彩。这大约也就是在宋墓的发掘中,尚未见到红绿彩瓷的缘故。元代统一中国后,蒙古人似乎对磁州窑的红绿彩瓷也颇为喜爱。烧制的红绿彩瓷除碗、盘外,又出现了瓶、罐、高足杯等器型和瓷塑陈设品。
清代景德镇粉彩瓷器与赣文化特征 清代景德镇粉彩瓷器与赣文化特征景德镇制瓷业历史悠久,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成就。清代景德镇民间粉彩瓷带有鲜明的赣地域文化特点,在内容题材方面都是与赣地其他民间美术形式相近的。清代景德镇粉彩瓷的主题表现1.粉彩瓷是按照赣地域文化的传统伦理道德与做人规范准则进行创作,同一题材可根据使用时间、地点、贫富而有所区别,并且是程式化创作。
釉下五彩瓷鉴赏 釉下五彩瓷鉴赏瓷器中的五彩,一般是指釉上五彩或青花五彩,而釉下五彩是特指清朝末宣统年间创烧的新品种。真正的釉下五彩瓷,是清末宣统年间由湖南醴礼窑创烧成功的新式瓷器,它是将多种着色剂绘画在瓷胎上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高烧成功。当时官商合一的新华公司也以此为鉴,烧制了一批釉下五彩瓷器。此后釉下五彩技术流传开来,许多窑厂也纷纷烧制。
瓷器上的文人画 瓷器上的文人画“浅绛”本是中国山水画的术语,指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以淡赭、花青、藤黄等冷色彩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这种瓷器上的浅绛彩瓷画,属于瓷器上的文人画,尤其是那些浅绛写意山水画,别有一种意境,气韵不凡,开辟了一条瓷器上绘画的新路子。浅绛彩瓷画是文人画家在瓷器上的绘画,属于文人画的范畴,这种瓷画既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境界,又显示出非凡的艺术魅力。
浅谈明清官窑中的素三彩 浅谈明清官窑中的素三彩一、“素三彩”的定义“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因此,同时期五彩、斗彩制品的绘画艺术造诣也较素三彩器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