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

明末科学家、农学家徐光启出生

主要成就1、天文历法徐光启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但是到了明末,却明显地呈现出落后的状态。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日食,司天监再次预报错误,朝廷决定由徐光启与传教士等共同译西法。直至崇祯二年五月朔日食,徐光启以西法推算最为精密,礼部奏请开设历局。网络配图徐光启“释义演文,讲究润色,校勘试验”。这个体系认为地球仍是太阳系的中心,日、月和诸恒星均作绕地运动。

历史留给晚明一个建立世界最强陆军的机会,可惜崇祯皇帝抓不住

崇祯年间,明朝有机会建成世界第一支全火器现代化陆军。它的构想者就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的徐光启徐光启塑像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明军战败,阵亡近5万,明朝与后金战略态势攻守互换。后在各路勤皇兵马奋战下迫退后金大军。大明风雨飘摇,危机四伏。萨尔浒之战明军萨尔浒战败后加深了他对帝国危机的忧虑,鉴于明军军备废弛,急需建立一支全新的军队。

元朝其实不是你想象的那么残暴六个真相让你了解一个辉煌的元朝

元朝对众多知识匮乏无心读史的现代人可谓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经过明以后无数次黑化的同时,很难以令后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元朝...专制野蛮皇帝残暴大臣...人分四等......仿佛这个朝代不灭亡没天理,能够统治天下...那么多年,实在是黄金家族祖坟冒青烟了。但实际上真是这样吗?让我们通过元朝的六个历史真相,管中窥豹式了解一下真实的大元朝。元朝时代刑法的最大特点是宽刑慎法。

鸡同鸭讲系列:利玛窦在明朝遇到的文化对冲

所以,利玛窦在决心正式进入之前,是下定决心不再离开的。在澳门期间,利玛窦根据汉语的特点,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记忆之术。利玛窦还准确的意识到,汉字是表意系统文字,单个词只用1个符号表示,符号本身又与发音无关。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利玛窦也意识到明朝的傲慢和敏感。为此,他们剃了光头,换上了明朝官员给他们送来的和尚装。之所以冒充佛教僧侣,是要降低明朝人对葡萄牙的警惕心。

葡萄牙发现2封信,专家:崇祯如果不死,历史会将改写

而占领澳门的葡萄牙人也同意了皇帝的请求,派人来资助明朝。这30多葡萄牙人跟着明军反扑清军,不明就里的清军被打败,北京周围四城又回到了明军手里。但徐光启不甘心,他再次上书皇帝,请求直接找两百葡萄牙人对抗后金。后来,有一些学者发现了这一情况,包括当时的书信往来,不禁感慨:如果这300多训练有素的葡萄牙军队来到阵地前,加上他们对火炮的熟练运用,明朝的历史也许会改变。

西方传教士是如何,从难以融入到改变我国的历法的呢

近代传教士带着传播「”福音”的目的来到中国,想用罗马天主教来改变这个强大的、根基深厚的、高度发达的文明大国。他们从最初难以融入到后期改变了中国的历法,这其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网络图片从晚明到清初,北京宫廷里的耶稣会士,一直想用罗马天主教来改变中国—这个强大的、根基深厚的、高度发达的文明大国。但这批耶稣会士失败了。他们的追随者—19世纪的新教传教士随后也失败了。仿佛唯物论的共产主义注定要改变渐趋腐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徐光启修《农政全书》的故事

徐光启逝世后,《农政全书》初稿经由江南名士陈子龙会同谢廷桢、张密等人整理,“大约删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于崇祯十二年完工,定名为《农政全书》被刻印出来。所以,陈子龙称徐氏《农政全书》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而时人对徐氏的自著文字则极其推崇,以为“人间或一引先生独特之言,则皆令人拍案叫绝”①。由此可见,《农政全书》是一部融前人经验与个人研究、实践的成果于一体的农业科学巨著。

东西君子之会:耶稣会与东林党

 东西君子之会:耶稣会与东林党  耶稣会士到中国后,他们与“东林党”关系非常密切。他们的结合是道德层面的,而非信仰层面。万历二十三年(1595)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的东林讲学。无锡东林书院是宋代杨龟山的讲学遗址。经十年讲学,各方官绅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