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

齐王——刘襄即位的绊脚石燕王刘泽究竟是何许人也

燕王刘泽,是汉高祖刘邦的远房亲戚,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邦当了皇帝,他的那些个穷亲戚自然也就成了达官显贵了,但是,刘泽并非是汉高祖刘邦时代封王的,在汉三年楚汉争霸时期,刘泽只不过是汉军中的一个郎中。刘泽很高兴,便赏赐了田生黄金两百斤为他祝寿。

闲聊强汉(卅六)韩信拒绝背叛刘邦,不是因为忠义,而是顾忌彭越

而韩信经过深思熟虑后,以忠义的理由拒绝了这个建议,继续配合刘邦围攻项羽。这个战略的前提就是,韩信必须背叛刘邦,割据自立为诸侯王。他背叛刘邦,等于自绝于汉军阵营,失去了汉军贵族的支持。虽然他派出武涉作为使者劝韩信自立,声称不追究曾经发生的事情。但项羽出了名的言而无信,谁知道韩信背叛刘邦后,他会不会找旧账。对韩信在齐国割据最致命的威胁,便是刘邦在齐国附近放的两只军队,彭越和灌婴。

秦国历任君主中,秦惠王的眼光是最长远的

为了衬托秦孝公,商鞅和秦始皇的伟大,秦献公,秦昭王两人孙炮灰是必须要黑的。秦献公这个厉害,正面抗击魏国,还是处于极其强盛的阶段!秦国历任君主中秦惠王的眼光是最长远的,远不是一个巴蜀能概括。虽然这一连串战争中秦国并无实地收获,但大大削弱了齐国,恶化了它的外交环境,从此六国再无能独立抗秦的势力。一直到范雎、白起崛起前,秦国都在吃惠文王留下的人才储备。

人们都知道吕不韦、李斯、蒙恬,却常忘了他也是秦始皇时期的人

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手下也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人物,王翦、蒙恬、李斯、尉缭等都是秦始皇时期的名臣。除了这些人之外,大家熟悉的另一个人,其实也生活在秦始皇时期,这个人就是十二岁就做了丞相的甘罗。秦王嬴政即位之后,当时的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吕不韦手中,甘罗也正在吕不韦门下效力。当时的吕不韦想要攻打赵国,以扩张自己在河间的封地,于是就派人到燕国做大臣,和燕国建立起友好关系,然后再联燕攻赵。

战国时期被人称「 ”魔鬼”,让人望而生畏,但他却是秦国的功臣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诸侯各国为了争抢地盘,战乱不断,当时战国时期的总人口也只有二千多万,但因为战争死亡的就有几百万,可见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是多么的残酷,给老百姓带来多大的灾难是可想而知的。在经过两百多年的纷争,战国时代最后三十多年,山东六国已无力与秦国对抗,秦国不断向东蚕食六国国土,后来至秦王嬴政在位时,一举灭六国,一统中国。

「 ”纸上谈兵”赵括背了两千年的黑锅

鄙人好读历史,可是越读就越是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历史的看法、情绪都是被书上的故事给带进去了。对一些人物事件的判断或许片面,学不到真正的经验教训。

宜安之战,本该是长平之战的正常结局

赵王迁急命北部边防名将李牧为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赵军主力抗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