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考古的正面冲突:历史记载的商族起源,考古学却不支持 三代时期(夏商周)由于距今年代久远,文献资料缺乏,导致我们对这个时期的历史脉络不甚明了,这时候就需要考古学来辅助对历史问题的研究。近代考古学兴起以来,文献史学与考古学联手证史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解决了商朝信史的问题。
传世名篇《别赋》原文及翻译,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却一直被低估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其中以《渡泉峤出诸山之顶》、《仙阳亭》、《游黄蘖山》等首最具特色。《望荆山》、《还故园》等写仕途失意,情调哀怨,也很为后人称道。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行船,船在水边停留不动;乘车,车在山侧缓慢前移。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如今丈夫做官在千里之外,可怜妻子虚度青春时光。蹔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银川大地上的「 ”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的历史天空 「”这里天似穹庐,仿佛古诗中阴山下的敕勒川,只是此刻看不见牛羊,充斥视野的只有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黄土陵台。一座座的荒冢遵从着远古的礼法站立在高耸的贺兰山前。近处的那么清晰,却让人有一种不敢接近的遥远,而远处的就像是历史,敦厚宏大却又有些模糊……”在银川西部约3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坐落着神秘的西夏王陵。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九座帝陵布列有序,250余座陪葬墓星罗棋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
「 ”安徽皖剧团”证章都刻好了,有必要将黄梅戏更名为「 ”皖剧”吗? 黄梅戏历史上曾有过多个名称,在黄梅戏发展的最初阶段,有称「”采茶戏”的,有称「”花鼓戏”的,也有人谓之「”黄梅小调”的。后来黄梅戏传至安庆府怀宁县境内,并渐渐盛行,因而又被称之为「”怀腔”。民国后,黄梅戏唱进了安庆城区,故又有「”府调”的称谓。在解放前的近三十年时间里,黄梅戏一度被称为「”皖剧”。我们今天需要恢复「”皖剧”这个「”曾用名”吗?「”安徽皖剧团”证章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好好回顾一
钱穆:中国文化实是一个长寿的文化 说中国文化早完了,早已断灭了。但我实在看不出中国文化已完之事实,我们还不是一个大传统直到今天吗?在我想,中国文化实是一个长寿的文化。要讲文化长命,正好举中国为例。中国和西方,我认为可分两个人生类型。
在日本国语教科书中,鲁迅 是唯一的非日籍亚洲作家 「”对于日本人来说,孔子和鲁迅先生是中国文明与文化的代表。一个日本人,他可能不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和哲学,可是,他却知道孔子和鲁迅的名字,他们常常饶有趣味地阅读孔子和鲁迅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他们懂得了中国文明与文化的意义”。这是日本当代最具权威的中国学家之一吉川幸次郎说的,把孔子和鲁迅相提并论,可见鲁迅对日本的影响之大。加藤嘉一也说过,在日本人的脑子里,最有名的三位中国人物。一个是孔子,二鲁迅,
《五牛图》绘画水平空前绝后,名家书法题跋各领 ... 唐代宰相韩滉所创作的《五牛图》,行笔稳健,线条精致,笔墨圆润,将牛的各种形态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五牛图》上有乾隆皇帝和赵孟、金农等多位名家题跋,书法造诣高深,技艺精湛,书法各具特色,具有极高的文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琢磨历史:玉里看中国》连载(二十) 摘要文艺派十足的启可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王”啊!因为从他开始,部落联盟变成了国家,最高领袖有了自己的正式职称「”后”,也就是王。王的位子也不再禅让,而是名正言顺地直系世袭了。中国的王权时代就此正式来临,而这一来就是四千余年,直到1911年。当然,如果没有他父亲那宏伟的「”大禹治水”,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因此,「”大禹治水”才是开启王权时代的钥匙。所以在乾隆皇帝那彰显王权的玉山子上才会琢刻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