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哪怕生命卑微不堪,只求灵魂纯净 婆婆和丈夫常常因一点微小的不满便痛打她,她的父母虽心疼,却坚决遵守礼法不予相救。白薇学习努力,功课不错,就是不安分。1922年,白薇在日本创作三幕剧《苏斐》,并担任主角,与留日学生一道公演。愤怒的白薇多次给父亲写信,斥责的言语愈加激烈,终于使得父女关系彻底决裂。也因为这一噩耗,白薇彻底看清了中国妇女的地位,愤而以文学揭露、抨击这罪恶的社会。人难以选择自己的命运,却可以选择自己的灵魂。
身为鲁迅老师的章太炎死后连安葬的钱都没有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而鲁迅这样优秀的人,也是有老师教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说一下鲁迅的老师。他叫做章太炎,原名学乘,后易名为炳麟。但是章太炎走了之后,却连安葬的钱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章太炎去世之后,按当时的规定全部的费用都是由国家出的,虽然已经批准了,但是当时三万元的安葬费却一直下不来。然后他的妻子只好把章太炎的棺木放在了苏州的后院,一直到1955年,章太炎去世了19年之后,才被上面安排安葬好。
著名修辞学家 中国教育家陈望道简介 陈望道,男,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曾任民盟中央...。>>现上海复旦大学里仍保留陈望道先生的旧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他仍继续研究语法。专著《修辞学发凡》在建立中国现代修辞学体系方面具有杰出的贡献。他的论著均已收入四卷本《陈望道文集》中或依专题而分别收入《陈望道语文论集》、《陈望道修辞论集》等当中。>1977年10月29日,陈望道不幸逝世,享年86岁。
有关于朱维铮的成就及事迹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著作有多少 这其实是对朱维铮学术的误解。>奠定朱维铮学术基础的第二个特殊机缘,是他遇到了周予同。“文革”结束,朱维铮与另一位复旦才子姜义华合作出版《章太炎选集》。这是读书人的幸运,尽管浪费了朱维铮的天才。按照朱维铮的分析,章太炎这些零散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宏阔视野,而且蕴含着作者营造中国历史文化新解释体系的野心及尝试。>在朱维铮生命最后几年,他的兴
吴于廑是怎么培养人才的?有着哪些独到的 ... 吴于廑先生讲究师德,也十分尊敬自己的老师,更善于从老师的谈话中吸取治学的营养。吴师生前多次与弟子谈及自己被南开大学经济所免试录取为研究生的经历。其实,这种不拘一格的录取...,正反映了这位具有很高办学才能的学者之慧眼所在。>吴于廑先生对自己弟子的培养既宽容又严格。由于接触了风格各异、流彩纷呈的历史题材、史学思想、编纂...、写作技巧,也有利于学子博采众长,逐步形成自己的治学特点。
李长之有着哪些轶事趣闻?他和鲁迅的关系怎么样 几年后,李长之负气地把《鲁迅批判》委托给东方书社在成都印了“第三版”,出书时间是1943年7月。于是,李长之这才获得了追讨的版税。李长之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鲁迅批判》成为黑书,被封存于图书馆,不许借阅。1950年李长之在《鲁迅批判的自我批判》一文中,又一次表示“对于本书,愿意重写”的愿望。李长之脾气耿直,他坚持不改。>李长之的《鲁迅批判》一书,是迄今在研究鲁迅的学术领域中引文率最高的专著。
台静农:本姓澹台,字伯简,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书法家 台静农,本姓澹台,字伯简,原名传严,改名静农,安徽霍邱人。有《台静农书艺集》及小说、散文等书出版。1925年夏,鲁迅发起成立未名社,台静农为社员。台静农曾先后在辅仁大学、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校任教。现代文学史家杨义先生认为台静农的小说“从内容到风格,皆师法鲁迅”,并认定他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杰出的“乡土小说作家”。
台静农创作历程是怎样的?有着哪些作品 1922年首次发表新诗《宝刀》,192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负伤的鸟》。1925年,台静农初识鲁迅,此后两人关系密切,友谊深厚。在鲁迅的精神影响下,台静农与其霍丘老乡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及曹靖华等六人在北京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团--未名社。台静农晚年出版有书艺论文集《静农书艺集》、散文集《龙坡杂文》、学术论文集《静农论文集》等。并编有《关于鲁迅及其著作》和《淮南民歌集》等。台静农是1949年后最受大陆文学界尊敬的去台作家。
李长之: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李长之,原名李长治、李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建国后一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等。>>李长之,原名李长治、李长植,山东利津人。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同时参加了《文学季刊》的编委会。该年自清华大学毕业,遂留校任教。这时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文化艺术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