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李长之,原名李长治、李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建国后一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等。>>李长之,原名李长治、李长植,山东利津人。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同时参加了《文学季刊》的编委会。该年自清华大学毕业,遂留校任教。这时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文化艺术的批评。

李长之(1910--1978年),原名李长治、李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利津县城区庄科村人。 1910年10月30日生于书香门第,清华大学毕业。师从著名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重要的著作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苦雾集》、《梦雨集》等。建国后一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等。>>李长之(1910.10.30——1978.12.13),原名李长治、李长植,山东利津人。1929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在校期间发表散文作品。《我所认识的孙中山》是他早期习作。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同时参加了《文学季刊》的编委会。1934年后曾主编或创办《清华周刊》文艺栏、《文学评论》双月刊和《益世报》副刊。在出版第一本诗集《夜宴》前,开始理论批评的写作。>>1936年出版《鲁迅批判》—书,产生影响。该年自清华大学毕业,遂留校任教。以后又历任京华美术学院、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的教职。1940年任教育部研究员。1944年主编《时与潮》副刊。1945年任国立编译馆编审。抗战胜利随编译馆由重庆北碚迁南京,主编《和平日报》副刊。1946年10月赴北京师范大学任副教授,并参与《时报》、《 ... 》的编务。这时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文化艺术的批评。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文学李长之大学文化艺术读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