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嗔的白粥馆:小和尚讲人生故事 释戒嗔在天涯以“我是住在山里的小和尚,我把我的寺庙生活告诉大家”为名的帖子“一帖成名”,红遍网络。称释戒嗔为热门谜样人物。2007年6月13日释戒嗔於腾讯网开博“戒嗔的白粥馆”,7月开CLUB(论坛),截至12月31日,单日点击数一度超过35万,总点击数超过1300万,回复超过10万条,注册成员超过4万人。被媒体誉为“史上最红小和尚”。每天都有新的读者被释戒嗔的故事“俘获”。
哪咤人物及故事研究 第二章为哪咤人物来源的考证。第三章则着重在讨论哪咤形象的演变以及故事形成的过程。尤其是在宋以后勃兴的戏曲、小说、平话等通俗文学中,哪咤出现的频率更高,并且逐渐形成了个人特有的造型及故事情节。本章即就此作追索探源的工作,以大致勾勒出哪咤故事发展的轨迹。而哪咤从出生到死亡的故事结构,实具有启蒙仪式的象征意义,因此笔者尝试以人类学中过渡仪式的理论,探索隐含在故事情节下的主题结构。
汤用彤全集(1—6)[汤用彤] 国内外学者翘首以盼先生全集的出版,如大旱之望云霓。一介兄让我给全集写个序。章太炎是不可超越的,王国维是不可超越的,陈寅恪是不可超越的,汤用彤同样是不可超越的。1999年7月24日序二季羡林欣值《汤用彤全集》出版之际,特向读者推荐这部书。这部《全集》包括作者早年到老年的论着,写作时限跨度较大。如果这类文字资料搜集全,这部《全集》的字数会不止这些。《全集》中的《隋唐佛教史稿》是汤先生在北大的讲义。
历代笔记小说中因果报应故事研究 硕博文库|中国台湾省[台湾省]中国文化大学,国文系,2003年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历代笔记小说中因果报应故事研究刘雯鹃皮述民421页因果报应|笔记小说|地狱本文以历代笔记小说为研究对象,全文包含以下几章:第一章绪论:说明研究动机及目的。因果报应为影响中国文化思想甚巨之宗教观念,此则反应于小说之中,尤以笔记小说中为最。故本论文以历代笔记小说作为研究底本,并说明「果报」的定义及笔记小说概念的界定。
唐代佛教果报地狱小说研究 第四章则是以作品为中心,整理与归纳出唐代佛教果报地狱小说之叙事模式。首先以《太平广记》为主,辅以前贤研究唐代的专着,归纳出唐代佛教果报地狱小说之叙事结构,再分别论述果报、地狱类小说的叙事类型。综合全文研究成果,以阐明唐代小说家运用佛教果报、地狱思想的创作意图,及分析唐代果报地狱小说所反映的社会意义作结。
佛教的果报观与唐代社会 另外,引用历史人物,注明故事来源的果报故事;诵经、造像、布施、设斋等求功德的行为;不偷盗、不负债、不妄语和不恶口等社会道德的规范;佛教吸收儒家孝道的内容,加入因果报应而在社会传播的现象,均显示果报观日渐普及于唐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佛教果报观对于唐代社会的信仰、生活与文化,已经产生重要的影响。
漫谈本生故事 但是,这些本生故事是产生于佛教以前,而且在印度早就脍炙人口,这确是毫无疑问的。(见同传)这表现了其它人民对佛陀本生故事的亲切爱好的情况。佛往往愉快地演说其因地的生动而有教训意义的本生故事;这一类故事总称为本生经,为十二部经之一。以上是综述多种本生,并以本生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经典。其它各大小乘经中散说一种乃至数种本生故事的也不在少数。
野女掠男故事的主题学分析 ·期刊原文野女掠男故事的主题学分析王立[太原]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82-88页王立,文学博士,大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但故事在中国误读过程中进行了新的“性别置换”,多体现为男性主人公因祸得福,实为一次带有男性“艳遇”性质的行为,仙话理想色彩十分鲜明。一野女掠男故事的佛经文学根源及误读东亚流行的野女掠男母题,当起自佛经中的海外异类结亲母题,乃是人与异类通婚故事的一个变种。
关于戒律的故事 有一位女的,文学很高,明朝的事。这位和尚道行又高,为朱元璋、为明朝国家做了很大的事,非常有名,学问好。小玉是丫头的名字,唐代的故事。你看她的文学呀,你看她是真修的,心里的这一件小事情检查出来,这等于是...天、欲界以上的...初级天人都会犯这种事。写文章卖弄词藻以至于花言巧语,都是犯绮语戒,她有犯。作诗作文章,经常容易犯绮语戒,文字越写得美的越犯。心行的贪嗔痴慢疑,检查又检查、仔细更仔细。
绿地 她似乎成了他在名利场上争斗到疲倦之后的一个退身之所,一块绿地。所以,他们小心地、刻意地从来不提婚嫁,不提“爱”,也从来不表达比“温柔”和“关切”更多的东西,似乎当她成了他世俗的妻,当这块绿地一旦真正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就会失掉最初的距离,而他也就从此没有了一个退让和休憩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