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高级论坛综述

近日,由河北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高级论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位中国古典文献学者专家就该学科的建设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又深入的探讨。建设、完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体制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会议还关注到了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与外部条件的关系问题。

访谈口述历史能否给予“历史的真实”?

人们不止一次地质问我:口述历史能否给予“历史的真实”?因此,整理访谈录音无论再“真实”、再“原汁原味”,也无法保证口述“历史内容”的真实;口述历史的真实与否,主要取决于受访者口述“历史内容”的真实与否,而不完全决定于整理者是否忠实于访谈录音。有些访谈者为使口述历史著作有“可读性”,在撰写笔法上采取了“灵活”一些的做法。这种“笔法”是很危险的,将会有损于口述历史的真实性。

从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到简牍帛书:破解文字背后文明密码

对于他们来说,文字符号的背后是文明的密码。>山东博物馆的卫松涛是培训班学员之一,“从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到简牍帛书,从战国简到秦简汉简,从玺印到石刻,还有出土文献的保护等,这次来上课的都是顶尖专家,我们有机会学习了解出土文献和古文字研究领域的现状。”

让隋文帝散尽六宫的独孤皇后有何过人之处?独孤伽罗的真实面目是怎么样的?

独孤伽罗的真实面目是怎么样的?这其中与他的皇后也有一些关系。隋文帝的皇后,也就是独孤伽罗,同历朝的皇后一样,温顺,大家闺秀。由此,隋文帝处理政务更加顺利,做了很多有益百姓的事情。而她的这一举动,赢得了朝廷的称赞。当时皇后的兄长,犯了国法,按照当时的法律应该被斩首。但是皇帝因为皇后的关系,免去了他的死罪。皇后知道后,气得三天没有吃饭。但是皇后却说,如果因为冒犯了皇后就要被处死,岂不让百姓认为是暴政。

李学勤简介 李学勤先生逝世

李学勤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考上清华大学哲学系,曾在清华大学担任历史系教授。李学勤>李学勤简介>李学勤,北京人,清华大学哲学系肄业。目前正在主持“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1月21日,被评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李学勤先生逝世>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李学勤,于2019年2月2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明代《寰宇通志》为何禁止在民间流传?其与夺门之变有何关系?

《寰宇通志》是明朝官方修订的地理志书,在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上面都有重要的地位。谈到《寰宇通志》的编订,就不得不谈到明英宗年间爆发的“土木之变”。尽管如此,《寰宇通志》仍然在民间的一些藏书家中有所保存,诸如黄宗羲、季振宜等人均曾收藏过《寰宇通志》的部分手卷。而后又在1947年出版了《玄览堂丛书续集》,幸运的是,《寰宇通志》得以编录其中。在此之后,《寰宇通志》也广为传播。

洋人见证皇位角逐:谁才是康熙钦点的接班人?

一部分学者接受雍正的说法,认为他是合法即位;另一部分则针锋相对,认为雍正是篡权夺位。在康熙去世前,雍正的政敌究竟制造了什么样的流言,北京城上层人士究竟是如何看待康熙的接班人问题?在京期间,贝尔和使团其他成员一道,多次受到康熙召见宴请。更重要的是,他在京期间,将康熙逝世前有关皇位继承问题的所见所闻记入自己的旅行记。

文献世家

有个举人在京城做了官,为了炫耀自己,特地写了一块“文献世家”的匾额挂在门口。次日,举人大怒,把纸撕掉,派人到街上大...盖字的人。>又一天晚上,有人将“文”字的一点和“家”字贴没,成了“又献世”。

阅览室效果图展示 其分类及桌椅布局介绍

1857年英国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的圆形阅览室建成开放,它将阅览室同书库分开,成为当时世界上座位最多、设备最好的阅览室。1857年英国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的......专门阅览室是为满足特定读者群的不同需求而设立的,便于读者集中使用某一范围的文献,也便于馆员对特定读者群和特定范围文献的研究,一般按知识门类、读者类型、文献类型和语种分别设置,如社会科学新书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缩微品阅览室、外文期刊阅览室等。

浅论福建古代地方文献

浅论福建古代地方文献  本文从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的研究范围,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地方文献 福建 古代  自宋迄明,闽、蜀、浙并称中国图书出版三大中心。在三大书市中,蜀本最早,浙本最精,而闽本最多、名声...